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送王船的申遗故事 文化价值的冲突难题没有回避

时间:2020-12-28 15:43:0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延伸阅读:

遗产委员会认为“送王船”提名符合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提名内容有助于社区抵御与海洋有关的灾害,并促进文化间对话。它包括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关于自然和宇宙的知识。

提名内容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性。它还支持多样性和志愿精神的价值观,并加强社会凝聚力、建设和平和国际合作。

提名内容一直在不断地实践和再现,构成了中、马文化互动和谐共存的生动反映。这种做法见证了过去和现在不同地区不同文明、宗教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令人满意的共存。这一提名内容的列入,将成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例子,以及他们在跨界保护努力领域的共同关切和责任。自2015年启动这一进程以来,各社区、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和政府机构进行了各种协商。

延伸阅读:

每6年评估两国履行的承诺

“送王船”列入非遗名录后,中、马两国还有许多共同保护工作,每6年向遗产委员会提交定期报告,还要把精力放在履行进一步保护该遗产项目的承诺上。

联合申报期间,中、马两国依托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和马来西亚侨生(峇峇娘惹)公会,成立了“中马送王船协同保护工作组”,在两国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主管部门支持下,制定《送王船联合保护行动计划(2021-2026年)》,协同两国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开展该遗产项目的联合保护工作。中马两国政府将成立“双边工作委员会”,建立联合保护共同协作机制,支持“中马送王船协同保护工作组”开展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双方关于联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协议的签署,使文化遗产成为实现人类持久和平的交流资源。

同时,通过扩大社区参与促进该项目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传承,在乡土文化语境中确保该项目的活态传承、代际传承,尊重该遗产项目的实践方式和责任分工,按照传统传承方式收徒授艺,巩固仪式仪轨的传承;加强对王船制作、纸扎、彩绘等相关技艺传承人的支持,鼓励青年人通过参与表演艺术和仪式实践,习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扩大后备人才的遴选范围。

两国还将加强资源普查工作,联合开展对送王船的内容、象征、意义等的调查,进一步对相关社区及其异质性加以确认,促进后续的联合行动;开展数字化建档工作,制定数字化建档方案及采集标准,鼓励相关社区和群体开展自主建档工作,全面记录该遗产项目的存续状况。每两年举办一次区域性学术工作坊,每三年举办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推进仪式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方法论研究。

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向。通过在社区和群体、地方和国家多层面开展活动,提升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利用社区现有的网站、自媒体平台,弘扬海洋文化知识与技艺,推广优秀保护实践结合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自愿投工投劳、捐资捐物的传统运作模式,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和支持方式。

链 接:

闽台送王船

类别:民俗

保护单位: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

闽台送王船是在福建省厦门市沿海村落保留的崇尚“代天巡狩”王爷的一种民间信俗。

“王爷”信仰广泛流传于闽南沿海及台湾渔村,尤其盛于南台湾,与中台湾的妈祖信仰并称,俗曰:“南王爷、中妈祖。”厦门市同安区西柯镇吕厝村华藏庵内向王爷求“药签”信俗在闽南颇有影响。

“王爷”起源之说颇多,以王爷是代表天帝巡按人间善恶大神说为著。供奉王爷之庙多称“代天府”,王爷亦称为“代天巡狩”。

送王船是送瘟祈福的民间信俗仪式活动,清康熙年间《台海使槎录》卷二载:“三年王船,备物建醮。”乾隆《海澄县志》详细记载了己丑年(1769)冬举办的送王船仪式。

各地送王船活动时间不一,大多是三四年举行一次,通过掷筊在固定的农历月份确定某一天举行送王船仪式。制造木或纸王船一艘,请上王爷,载各项生活用品实物,信众簇拥,鼓乐相随,送至海边焚烧。

—— 2011年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关键词: 申遗故事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