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民生 > 正文

从灞桥到西咸,每天4个小时的疲惫通勤让我放弃了二胎_独家焦点

时间:2023-03-07 12:31:17    来源:贞观    

去年,「贞观」微信公众号刊登了一篇题为

《每天四小时,挑战全网最远通勤距离的西安人》

的文章,文中的“袁女子婆媳”每天早上7:04出门骑电动车5分钟到圆盘路口坐拼车或顺风车,7:12上西蓝高速,7:38到达纺织城地铁站,7:52通化门下车换乘3号线,8:26科技路下车换乘地铁6号线,8:38省体育馆下车步行700米,8:47公司楼下打卡成功,每天通勤距离约100公里,大约4小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看到这篇文章后,我仔细计算了一下当时我每天的通勤距离与时间:早上6:50步行出门,7:00在灞柳二路站乘坐地铁9号线,7:18在纺织城站换乘1号线,7:40在五路口站换乘4号线,7:50在建筑科技大学·李家村站换乘5号线,8:25左右达到复兴大道南站,出站等候园区摆渡车,大约8:35到达位于沣东新城的公司打卡,随后去园区食堂买早饭,8:45正式到达工位。由于地铁5号线全天开行1:1大小交路,每两趟车中会有一趟车经过复兴大道南站,如果没赶上,就要多等两趟车,到达单位的时间还要再推后8分钟。这样算下来,我每天的通勤距离虽然比“袁女子婆媳”少30多公里,但通勤时间并不少。

其实上面这个方案已经是“改良版”的了,回想起这几年的通勤辛酸史,我时常在想,是什么让我坚持下去的?

■ 图源网络

2019年婚后,我搬到灞桥区居住,当时西安地铁9号线与5号线都没有开通,我要每天6:30左右出门乘坐公交车前往纺织城站赶1号线,在北大街站出站乘坐园区班车,如果路况正常,大约8:30左右可以达到单位,如果碰上下雨下雪的坏天气,就有迟到的风险,记得有一次大堵车,10:30班车才到单位……

2020年初,我怀孕了,早出晚归、变换交通工具的极端通勤让我身体百般不适,再加上丈夫常年在外地项目工作,留我一个孕妇在家也不放心,于是3月份,我开始在位于长安区大学城某小区的姐姐家借住,正好她小区门口也有公司所在园区的班车,我每天7:00左右出门,7:20左右乘坐班车,8:40左右达到园区。当然,我每周末还是会回灞桥家里,收拾卫生,照顾花草。

2020年10月,我要休产假了,最后一天上班结束后,单位领导很贴心地安排一名同事开车送我回家。走绕城高速单程55公里的距离,再加上后半段的堵车,两小时还没到家,让我对同事感到万分抱歉,我调侃对他说,虽然我居住在西安,工作在西安,但你可以理解为我居住在临潼,工作在咸阳。

2021年3月,休完产假回归岗位,这时西安地铁9号线与5号线都已开通,我也就开始了前文所述的“改良版”通勤路线。上班第一天,我高兴地发了朋友圈,说以后每天都可以按时按点出门,最起码再也不用担心会迟到了。

但是,在疫情严重时,比如去年国庆后,我还是要提前出门,因为复兴大道南站地铁口的园区摆渡车会限流,每辆车只能坐20人,8:30后,大量的人涌出地铁,排队时间过长,有迟到风险。

2022年底,西安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纺织城站至西北工业大学站正式开通运营,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人竟然是那位“袁女子婆媳”,如果她还在高新区上班的话,现在的通勤大约是每天早上7:04出门骑电动车5分钟到圆盘路口坐拼车或顺风车,7:12上西蓝高速,7:38到达纺织城地铁站,乘坐地铁6号线,起点站应该会有座位,可以眯一会或者看看手机,不用换乘,大约8:28左右在省体育馆下车步行700米,8:37到达公司楼下打卡成功,比以前减少10分钟,或者,她也可以晚出门10分钟。

与此同时,我的“改良版”通勤路线,也迎来了一次小小升级:可以晚10分钟出门,在灞柳二路站乘坐9号线→在纺织城站换乘6号线→在西北工业大学站换乘5号线,这样还比之前少换乘一次,并且乘坐6号线时间较长,我可以在座位上闭眼休息一会。

■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但是好景不长,园区在2023年农历新年后减少了复兴大道南地铁站的摆渡车数量,8:30后排队坐车太难,我只能步行15分钟或者乘坐两站公交车到达公司,因此又要提前10分钟出门。

极端通勤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工作日陪宝宝的时间减少,大约只有1小时,这让我时常心存愧疚。每天早上出门时,她还在睡梦中,晚上到家后,我要非常迅速地收拾家里散落的玩具,简单打扫卫生,用3分钟时间洗漱,免去护肤步骤,陪她玩耍1小时,哄睡、陪睡。

另一个让我觉得愧疚的人,是我的婆婆。工作日,已经60多岁的她要独自在家帮我照顾宝宝,还要自己做饭,我能想象到这其中的辛苦。因此,休完产假回归工作后的这两年时间,我几乎推掉周内晚上所有和同事聚餐的机会,拒绝周末假期同学、朋友的所有聚会、约会邀请,把除工作、通勤、家务外的所有时间都用来陪宝宝,缓解婆婆的疲劳。甚至在下班时地铁到达灞柳二路站后,我总是第一个冲出地铁的人,然后在扶梯上步行,一路小跑回家。

极端通勤带来的第二个影响就是自身感觉常年疲劳。宝宝大约是两岁左右断掉母乳,在这之前,每晚她都睡不踏实。独自陪睡的我,要不停地拍觉、哄觉,少则折腾两三次,极端情况下十来八次。在她两岁前,我每晚睡睡醒醒,睡眠时间加起来不超过6小时,接着又要早起、出行、上班。除了腰酸背疼等生理上的疲劳外,我经常感觉到心累,情绪低落时,甚至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没有希望,觉得生活要将我这样一个曾经鲜活的人榨干。

不太累的时候,我也筹划过要将通勤时间利用起来。去年,我参加公司文化活动中奖,得到了一台电子书阅读器,乘坐地铁的时间,我利用它读完了一本《红楼梦》,五本莎士比亚,两本鲁迅,一本郁达夫,还有一些零散的其他书籍。

■ 《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回到前面的问题,是什么让我坚持下去的?那当然是因为经济原因。我目前供职的公司,能够提供让我较为满意的薪资,并且几乎不会加班,这两点已经非常难得,我不认为我灞桥区或者其他离家更近的地方能找到同样报酬甚至收入低一些但仍在接受范围内的合适工作。

这几年时间,我也想过要改变,比如在单位附近租房子,或者考驾照、买车,但是仔细计划下来,总是觉得带着老人和宝宝租房子住不方便,没有归属感,再者宝宝三岁时就要开始上托管、上幼儿园,最终还是要回灞桥上学,租房不是长久之计。开车上班也不是好选择,首先我工作日晚上陪宝宝已经够累,乘坐地铁如果有座位,可以稍微休息。另外,开车走绕城高速时间太长,路程太远,遇到堵车并不会比乘坐地铁回家早。还有,我和老公自身家庭条件都不好,双方父母年龄大,都没有收入,我们必须要做好赡养老人和抚养小孩的经济准备,而开车上班的成本较高。

2022年下半年,我又怀孕了。最终我和丈夫决定放弃二胎,理由有很多,其中一条是,我不想拖着笨重的身体每天花将近4小时早出晚归、上跑下跑去挤上下班高峰期的地铁,太累,并且不安全。

2023年开年,我一直在等待一条新闻,西安地铁16号线将在年内开通,我无比期盼这一天的到来,届时,我的“改良版”通勤路线将再次升级,在灞柳二路站乘坐9号线→在纺织城站换乘1号线→在上林路站换乘16号线,在沣东城市广场站出站步行200米到达单位,打卡,上班,比现在的通勤时间少10分钟左右,并且乘坐1号线时间较长,我可以在座位上闭眼休息。

■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据说,中国约有1400万人正在忍受单程时间超过60分钟极端通勤,有时候想,怎么自己如此倒霉,不幸成了1400万分之一。但转眼一想,自2019年搬到灞桥区居住后,4年时间,通勤路线也在不断地改进,这得益于西安地铁的快速发展,我也是受益者。最起码五到十年前,这样的通勤是无法想象并且不可接受的。现在虽然辛苦,但在我有能力彻底改变现状(比如在沣东买房,或者辞职在灞桥区找工作,又或者丈夫工作改善,我可以当全职主妇)之前,这样的通勤已经算是方便了。

每天早上起床刷牙时,我总是站在卫生间窗户旁边数楼下的灞柳二路地铁站口有多少人在匆匆忙忙地进站,心想他们比我起床更早,大概是通勤距离和时间也更长吧。话说回来,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谁又不是在辛苦工作、辛苦生活呢?

作者 | 森林唱游 | 陕西人

关键词: 西安地铁 在纺织城 复兴大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