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正文

江一燕获奖引争议是怎么回事?江一燕获奖却遭群嘲冤吗?

时间:2019-11-06 13:47:49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获“建筑师大奖”遭质疑

10月22日下午,演员江一燕在名为“江小爬LOVE”的新浪微博账号上,发出了一条获奖感言:“历时五年的‘LOVE JYY VILLA’以工作室+住宅获得了美国建筑大师奖的包括室内、建筑、园林三个奖项。第一次参与设计,跨界建筑,谢谢陪我一起执着的团队。”并配上了自己在现场的获奖照片。

此信息迅速引发各方质疑。质疑点主要包括三类,分别是名称质疑、奖项质疑和跨界质疑。名称质疑在于,据悉,这个建筑的主人实际上就是她本人。按照获奖项目的网页介绍,建筑师为一位德国人。有很多网民质疑,提出要求也算参与设计、参与想法也算建筑师?奖项质疑在于,她提到的这个美国建筑设计大奖,在新闻通稿里称是最具权威的世界级奖项之一,是建筑和设计行业的标杆。然而随后被网民扒出,这个奖设立仅有4年,一次颁发200多个项目奖,含金量并不高。争议最大的在于跨界质疑。有网民表示,“建筑设计可是高精专业,专业要求很高”“人家建筑行业天天熬夜画图,苦读七八年,一个演员随随便便跨个界就得了建筑奖?”

面对质疑,江一燕发文回应,语气强硬否认自己造假,并回怼“如果有人认为随便都可以做完活动去美国建筑大师奖颁奖现场拿着奖牌秀一下,那请大家一起来呀”。然而,这次回应掀起了更大的波澜,当晚,#江一燕回应获建筑奖争议#攀升至微博热门话题榜首。

过往被深扒,“江一燕体”上热搜

伴随着此次建筑奖引发的风波,关于江一燕的话题逐渐延伸至更多领域,其2012年出版的散文随笔书《我是爬行者小江》被扒出,其中的部分内容又引发舆论新一轮强势关注——

“午后,玻璃杯里的red wine(红酒)融化了冰雪,radio(收音机)里传来的老歌真美”“得知我的visa(签证)是一年有效,便立即决定前往Australia(澳大利亚)。从选择城市到book(预定)学校只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偶尔也可以小奢侈一下,用发电车接上iPod(由‘苹果’推出的一种大容量MP3播放器)”……类似文字引发网民群嘲,不少人争相模仿,称之为“江一燕体”。

观察者网在《“江一燕体”hot(火)了!》 一文中表示,中英文夹杂大家早就见多不怪,为啥江一燕又成了众矢之的?除了其摇摇欲坠的“才女”人设和最近的“蹭奖”风波带来的热度,就要“归功于”神来之笔的“括号注释法”了。毕竟连money、bus这种单词都拥有带括号的注释地位,少儿注音读本之外,散文集能达到这样的程度,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不过,这也不是江一燕第一次被扒。2015年,她高调晒出获得“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奖”,但后来被网民扒出该奖项实际上全称是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的“华夏典藏奖”,只是合作方《华夏地理》办的一个国内比赛,一共只有15个名人参加。

明星“人设”翻车,舆论呼唤专业精神

事实上,争议产生后,建筑大师奖负责人对获奖信息给出回应称,奖项不考察每个设计团队成员或客户在设计过程中的个人贡献水平,是颁发给整个公司和团队。关于设计流程和设计团队贡献的详细信息,则需要向建筑公司咨询。言外之意是,其实江一燕得奖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奖项是团队奖,突出个人的做法并不合适。

有观点认为,此次江一燕被围攻,一是她宣称的获奖是典型的侵占团队成果;二是她无知无畏地把建筑矮化为一种狭义的“艺术”,然后用以包装自己,无视建筑领域严谨的技术和科学知识。通俗意义上讲就是,她没有对团队工作报以足够的尊重,没有对“隔行如隔山”产生足够的敬畏。

近些年,明星跨界现象并不罕见。从博士后到建筑师、摄影师,翻车的“人设”不一而足。终究是自身素质不足,却又想要光环傍身,禁不住深究,最终以闹剧收场。网民指摘江一燕在演员的本职工作中不够敬业,代表作寥寥无几,一味营造“全能人设”,本质上正是对踏实做好本职的呼唤。正如《扬子晚报》评论称:“打铁还需自身硬,还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吧。”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分析师 王芳)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