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正文

经典剧翻拍不断 为何“翻车”还要拍

时间:2019-05-10 13:26:2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近日,新版《倚天屠龙记》《新白娘子传奇》《封神演义》相继亮相,这些翻拍剧或倚赖原作的影响力,或凭借主演的号召力,在播出初期制造出一定的话题热度。但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故事空洞、人物形象扁平、改编用力过猛等问题纷纷凸显,有的剧集直至收官,口碑和播放量都乏善可陈。

经典翻拍为何屡拍屡败?诸多失败案例作为前车之鉴,却挡不住前仆后继的翻拍者。今年以来,多个翻拍剧开播、开机、立项,如火如荼之势让许多人不禁感慨:“现在连影视剧都流行走复古风了吗?”然而,在这条行人络绎不绝的道路上,等待着他们的会不会只是一场“空欢喜”?

2017版《射雕英雄传》曾创造内地翻拍作品豆瓣评分的新高。资料图片

1.商业运作不该拿情怀当借口

翻拍剧“扑街”早已不是新鲜事,甚至在电影行业,每年也都会有不少“翻拍”作品沦为票房毒药。如今的翻拍作品从立意上就已经出现偏离,当武打动作沦为了“慢镜头”、白娘子秒变“小白兔”、妲己与杨戬谈起了恋爱……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青年教师王婧看来,“既然用了‘老版’的名,就必须与原著相符,这既是当下观众对翻拍作品的强烈意愿,同时也是翻拍作品对原著所应持有的起码尊重。商业运作不应把情怀当作借口,让一些翻拍剧披着情怀的外衣‘招摇撞骗’”。

然而翻拍这个方式本身并非“洪水猛兽”,2001版的《笑傲江湖》、2003版的《倚天屠龙记》皆翻拍自老剧,同样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翻拍剧实际上肩负着独特的使命和价值。经典影视作品的品质无论多高,随着时间流逝总会出现技术落后、画面陈旧、风格定型等问题,无法满足各个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如此一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翻拍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任编辑赵聪对记者说:“翻拍剧不应沦为纯商业行为,致敬经典应该承载着对艺术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如果只是商业行为,那经典就会变了味儿。”

但令人担忧的是,基于经典影视作品的翻拍已经形成了一套缜密的商业逻辑。翻拍剧用经过市场检验的、具有良好口碑和受众基础的故事题材进行重新加工创作,在诞生之初就已经站上了“巨人的肩膀”,这能够很大程度地为剧集的市场表现保驾护航,从而降低各方的资金风险,赢得可观的市场收入。

此外,翻拍剧还逐渐成为“捧新人”的有效方式之一,新版《倚天屠龙记》中的曾舜晞、陈钰琪、祝绪丹等主演此前并没有具有分量的代表作,而新版《新白娘子传奇》中的鞠婧祎和于朦胧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论演技仍在新人之列。翻拍为投资方、演艺新人提供了一条快速商业化的捷径,正因为如此,翻拍成了各方逐利的着力点。有业内人士分析:“当躁动不已的资本热钱以收割利益为目的,将剧集品质弃之不顾,最终便导致了翻拍剧市场的满目疮痍。”

2001央视版《笑傲江湖》在海外市场销售时的海报 资料图片

2.经典剧翻拍不应“偶像剧化”

众多打着“致敬经典”“致敬情怀”旗号的翻拍剧却硬生生将经典影视剧翻拍成了偶像剧,还美其名曰“创新改编”。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创新”既没有实质性的创造,也缺少融入时代气质的新意。

去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曾联合问卷网对2014名受访者进行一项关于翻拍剧的调查,结果显示:篡改经典剧情、演技尴尬、刻意追求标新立异,被认为是翻拍剧最让人失望的三大原因。这些问题在近期播出的翻拍剧中广泛存在。在影视制作体系日趋成熟、后期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下,翻拍剧本应通过更具质感的内容更好地向观众讲述经典故事、诠释经典形象,殊不知部分影视创作者翻拍时囫囵吞枣,以为改一下剧情、换一批演员、炫一波技巧就大功告成,却不顾原作的内涵和价值。不可否认,目前大部分影视翻拍作品在视听呈现效果上较原作有所提升,服装、道具、置景、特效等都更贴近如今的审美取向,但其对原作中的精神文化内核却存在着退化和消解的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傅央旗追完新版《倚天屠龙记》后表示:“剧情修改过多,原本期待已久的经典桥段并没有被翻拍出来,整部剧刻意放大了民族间的冲突,感觉和倚天屠龙没有太大关系,应该叫《抗元英雄传》才对。”不止于此,该剧还偏爱于以慢镜头进行叙事,尤其是呈现武打场面时,密集的慢动作几乎成为标配。新版《新白娘子传奇》则被观众诟病“集齐了所有偶像剧用坏的烂梗”,修炼千年的白素贞成了偶像剧中典型的“傻白甜”,报恩桥段被改成了白素贞与许仙的“自由恋爱”,看似唯美的画面之下难寻原作中所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习俗、节庆习俗。新版《封神演义》在剧情改编上更为夸张,该剧将妲己和杨戬、纣王、九尾狐妖之间的爱恨情仇作为故事主线之一,原本宏大的故事脉络被个体的情感纠葛所桎梏,有网友评论其“片面得就像一部披着古装玄幻皮的多角恋爱情肥皂剧”。

在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戏文系主任于利平看来:“翻拍经典作品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作品的创新点在哪里。目前来说,翻拍剧的主创人员没有太多去思考这个问题,没有把更多的力量用在对主题的重新阐释上。”近期播出的这一批翻拍剧手握一副好牌,却因滥用经典而溃败,喧嚣上线之后只落得一地“鸡毛”,亟须创作者反思。

3.再创经典比机械式翻拍更有意义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用86版《西游记》中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的这句话来为翻拍剧市场纠偏可谓切中肯綮。从本质上看,此起彼伏的翻拍潮暴露的是国内影视产业的沉疴积弊。一方面,影视产业为资本所捆绑,利益至上。“赚快钱”和“多赚钱”成为某些从业者的准则,这正是部分翻拍剧浮于表面、缺乏创新,剧情注水、故事拖沓,粗制滥造、敷衍塞责的弊因。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链条不成熟,供能乏力。王婧对记者说:“影视产业上游缺乏影视人才,尤其匮乏剧本创作人才,影视创作者面对原创剧本不足的窘境自然会将‘橄榄枝’抛给翻拍剧;下游的播出等环节则受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市场潜在风险大,翻拍也就成了各方在进行商业选择时的求稳之举。”

翻拍经典并不是贴合不同时代语境的简单复制粘贴,优秀的翻拍作品其实是一次卓越的创造性转化过程,是在经典的基础上再创经典。对于创作者而言,一旦重启经典就应当对经典负责到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新视角延展出新理解,让经典与时代同频共振。

此外,优质原创剧本的短缺问题不能用翻拍经典作品的做法来回避,敢于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综观影视市场,现实主义题材剧一片叫好,究其原因不外乎对于剧本的精心打磨。《都挺好》严格开展“剧本围读”,通过集思广益来提亮剧本成色;《小别离》剧本的前5集改稿次数达8次之多,后期剪辑的时候又改了10稿;《海棠依旧》用4年时间雕琢剧本的一字一句,从真实生活中采撷剧本创作智慧……翻拍剧只有沉下心基于原作打造出好剧本,才有可能兼得好收视和好口碑。2017版《射雕英雄传》曾创造了内地翻拍作品豆瓣评分的新高,这是因为创作者在剧本创作上颇费心思。该剧监制郭靖宇表示,他最先给这部剧定下的剧本创作原则就是忠于金庸原著,“必须是正统武侠的侠义剧绝不能是爱情剧”,这让该版《射雕英雄传》成了部分年轻人心目中的优秀作品。

翻拍本身并没有错,翻拍乱象实则是影视产业的运作出现了问题。新时代呼唤优秀的翻拍作品,正如郭靖宇所说,“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新的郭靖和黄蓉”,对于经典作品而言,一部好的翻拍剧就是一次华丽重生。创作者应当秉持匠心,让更多影视经典在新时代下透出全新的价值。

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笛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政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09日 09版)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