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探访青岛齐长城遗迹 寻踪历史往事传承好长城精神

时间:2022-06-20 10:06:37    来源:半岛都市报    

海纳百川,齐鲁之巅。登上鹁鸽山,寻访齐长城遗迹,只见它蜿蜒的身躯,若隐若现地隐于山林中。再登月季山谷,齐长城以潇洒干练的姿态,沿山脉起伏,看花开花落。相较于万里长城的磅礴和宏伟,齐长城显得低调而内敛。当万里长城惊艳于世界的时候,蜿蜒于齐鲁大地深山、海滨的齐长城,已经静默了2600多年。

它横亘山东,出没于隐秘的角落,跨越深邃的时光,见证齐鲁大地历史风云。近日,半岛全媒体记者驱车前往西海岸新区,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走近齐长城媒体行活动”汇合,探访齐长城青岛段,采访专家学者,听他们讲述与齐长城相遇、相守的动人故事。

一件宝贝

诉琅琊往事,证长城遗迹

1471年,周姓族人来到一片四面环山绕岭的土地上,被此地秀丽的风光所吸引,决定在这里建设新的家园。他们从胶州市孟慈而来,用勤劳的双手,开山辟岭,筑屋铺道,网鱼豢兽,狩猎围耕,取名山周家,后改为山周村,隶属六汪镇。

日出日落,春去秋来。

400载的时光,见证着山周村人的繁衍生息。村北的土墙,毫不起眼,被村民们视为土岭,成为孩童们的乐园。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这些土墙背后的惊人秘密。

清光绪年间的一天,一位村民在土墙下翻动土地,一锹下去,一个奇怪的器物裸露出来。是什么宝贝?村民并不知道,但他还是将其视为珍宝,传给后人。

如今,这件宝贝收藏于西海岸新区博物馆中。据博物馆工作人员透露,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其为国家二级文物,它就是“荆公孙敦”。

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窥见它的芳华:但见它通高10.7厘米,口径20.7厘米,器身半球状,口沿外侈,颈内束而成弧肩,两侧对应各有一耳环,通体饰乳钉纹,圆底有三足,器内壁铸有铭文三行十五字:“荆公孙铸其善敦,老寿用之,大宝无期”。铭文就是“荆公孙敦”名称的来源。

荆公孙敦的来源值得探索。诸城平昌城(今昌城一带)有荆水,与山周村相距几十里,是否与此地有关,还未得出结论。另外,铜敦制作于春秋晚期,与齐景公生活的年代相近,《晏子春秋》中记载,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琊。”《说苑》也记载了齐景公“游于海上乐之,六月不归”的典故,而铜敦在琅琊周边出土,与史籍中所记的景公出游的事迹可能互为注脚。事实究竟如何,还有待考证。

时间来到1952年,国学大师、金石专家王献唐,用双脚丈量了齐长城,这位从11岁就来青岛求学,并考证出不其城的专家,为山东的古迹考察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次,他对齐长城做了实地踏查,一步一个脚印地探访观察,在此基础上对齐长城进行了全面研究,并有著作问世。陆续的,包括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八马同槽”之一张维华先生在内的大量专家学者,加入齐长城的研究队伍,向世人展现了齐长城的底蕴和魅力。1987年,齐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此时,村民们才发现,那些司空见惯的土墙,原来是伟大的“长城之父”——齐长城。

一个奇迹

盘卧鹁鸽山,春秋千载过

走近齐长城,触摸历史的脉搏,聆听来自2600年前的金戈马蹄声。

鹁鸽山,位于灵山街道的北部,这个名字很有趣,“布嘎”是青岛对鸽子的称呼,“鹁鸽山因鸽子而得名”。在灵山卫街道“文化通”殷常伟主任的陪同下,驱车前往,寻找隐藏在山中的齐长城遗址。

出了灵山街道办事处,向北行驶,大约一刻钟后,来到了齐长城牌坊下。漂亮的啄木鸟在地面上觅食,好奇地看着来客,在齐长城遗址的石碑旁展翅翱翔。雨后空气清新,林中鸟鸣不断,一如世外桃源。在山下停车,打开铁门,进入了鹁鸽山。遥望山间,巨石林立,仿佛飞来石,“突兀”而又俏皮地站在山顶,殷常伟先生说,当地俗称“落石”。这些石头颜色与山上白色的花岗岩并不同,尤其是黑色的石块特别引人注目,“目前只能解释为陨石了”。

近了,齐长城遗址!

一条石墙横跨山腰,自然堆积成1米左右高,宽度达七八米,黑松等草木展现着齐长城原有的风貌。抚摸石头,有的被风雨侵蚀,会有碎石脱落,有的则坚硬依然,迎接岁月的沧桑。

西海岸新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边走边介绍说,鹁鸽山隶属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因为尚未开发成景区,所以保存完好。“当年,赵家村社区有人承包了山林,并没有开发,因为他有个念想,小时候就在这里住,对鹁鸽山有深厚的感情”。当年神秘的齐长城,周围的村民也给它起过很多的名字,“有叫长城岭的,有叫土岭子的,直到经过权威部门认定,这里是齐长城的一部分”,殷常伟先生说,“这些石头立起来以后,经过多年的风雨,由于没用水泥,只是自然堆叠的,所以经常滚落,幸好山林离村庄较远,没有成为百姓建房的地基材料。等到认定以后,就有人来专门修复维护了。帮忙把散落在周边的石头捡起来,放在石墙上,若有土石塌陷,就重新填补。由于位于山巅,没有路,施工难度非常大,600米的齐长城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才得以恢复。”

随着齐长城文化的普及,以及国家对齐长城保护的重视,这里就成为社区的重点保护对象。未被打扰的齐长城鹁鸽山段,保存着齐长城的历史风貌。

关键词: 探访青岛齐长城遗迹 寻踪历史往事 齐长城青岛段 传承长城精神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