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有味的古代史为何刘邦非得杀死樊哙!

时间:2022-04-17 15:54:1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中国人常说,一个人富贵的时候,会有很多人来祝贺,但是落难的时候,却很少有人陪在身边。当然这话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翻翻中国的封建历史,皇帝和大臣们可以一起打拼,但是少有可以一起享福的。这样的皇帝历史上不胜枚举,通过大家一起奋斗,最终赢得了天下,但是却不能与这些患难的兄弟共享富贵。刘邦,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人,他恰恰是这样的皇帝。

刘邦的出身是个传统的农民家庭,后来刘邦混到了泗水亭长的位子,起义后战胜了项羽这位强大的对手,顺利坐上皇位。刘邦最终打败了项羽,夺取了天下,他凭借的是什么?一加一大于二,善于使用团队的力量是刘邦的制胜法宝,通过团队协同来达到目的。因为刘邦身边的能人比较多,这些人各司其职,为了刘邦的志向,尽心尽力,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了后来的汉高祖刘邦。可是,当上皇帝以后的的刘邦又是怎么做的,他有没有好好善待这帮陪他出生入死的兄弟?换个角度想想,哪个皇帝可以容忍身边能臣太多,威胁自己的王朝统治呢?所以刘邦像是更多的皇帝一样,变得疑神疑鬼,终日里就是铲除异己。在这些人当中,樊哙就是一个代表。当时的刘邦非常的多疑,不相信身边任何人,稍不顺心就会大杀特杀。

他是刘邦的老乡,两个人关系不一般,从起义到成功,一路走来,樊哙立功不少。一直以来,樊哙都非常勇敢无畏,早年的刘邦对这些也都看在眼里,于是一直将樊哙当做最亲近的手下。当初鸿门宴如果不是樊哙灵机一动,及时进行出手的话,恐怕刘邦早就成为项羽帐下的亡下魂,更别谈将来的皇位登基了。因为樊哙的舍命相救,让刘邦非常感动,对他进行了赞扬,并答应以后定会相报。樊哙有勇有谋,又对刘邦忠心耿耿,还救过刘邦的命,刘邦应该厚待他才对,为何还要有后面悲催的结局呢?原因如下,主要有三点。

一、名望太高

自古以来,成功容易守功难,所以这些官员们几乎没有几个好结局。樊哙也是如此,在刘邦当上皇帝以后,他就整日想着要如何保住自己手中的权势,怎么样除掉那些跟随自己的武将。留在刘邦身边的只有樊哙,陈平,周勃这几人。这几个人也因此被刘邦列为怀疑对象,认为他们留下是为了自己的天下。然而,像樊怀,陈平,周勃等人,却没有看清楚局势的发展。他们看似是在为汉王朝建功立业,实则已经让刘邦非常的不耐烦了。刘邦为了铲除存在的隐患,安枕无忧只能杀掉樊哙,一劳永逸。

二、别人嫉妒

樊哙以前干的是屠夫的营生,因此和刘邦很有共同话题,两个人每天都会聊聊心,樊哙是刘邦最忠实的朋友。不仅仅是鸿门宴,樊哙对汉王朝的建立功不可没。刘邦也感念樊哙的这份功劳,在自己做了皇帝以后,就封樊哙为左丞相。丞相作为文官最高的职位,身为一个武官却能当上这个职位,让人诧异。左丞相的位置可是让很多人都眼红。很多的名门世家出身的文人对樊哙十分看不上,非常不服气一位屠夫压在自己的头上。俗话说,武人的枪杆子,文人的笔杆子。那些人自然不会放过樊哙,一定是逮着机会就进谗言。公元前195年,这一年很不太平。先是刘邦击退了叛军,结果身体旧伤复发,必须卧床静养。后是,在他养病期间,燕王叛变了。于是刘邦就派出了最信任的樊哙出战,去征讨叛军。樊哙离开以后,那些文人就都纷纷采取了行动,以前樊哙在朝当官的时候,因为权力很大,这些人都不敢说什么。他们最先想到的方法就是将樊哙和吕后绑在一起,说他们是同一利益集团,这样刘邦自然会将吕后的愤怒迁怒于樊哙,为了恢复权利而杀掉樊哙。刘邦原本对樊哙就心有不满,再加上有人从旁鼓动,积月累之下,除掉樊哙的这个想法就更加的坚定了。樊哙称得上无辜,信奉忠诚的他没曾想他最终选错了自己效忠的君主,枉费了忠诚。

三、因吕后受牵连

樊哙的夫人就是吕雉的亲生妹妹,她叫吕媭,这一对姐妹自小感情就很不错。和樊哙能够成为一家,还是吕雉进行安排的,因此吕后对自己的妹夫非常赞赏。不过,刘邦这一生最钟爱的人是生下如意王子的戚夫人,而非吕雉。刘邦对吕后的做法十分不满,她干预朝政次数太多了,这让刘邦产生了废除吕后,另立如意王子的母亲为皇后。刘如意是刘邦理想的继承者,不过吕后联合大臣多次进行干预,使得刘邦梦想不能实现,让他很无奈。为什么要杀掉樊哙?刘邦想法是如果自己离世,樊哙联合吕后将掌控整个朝廷,因为樊哙当时已经是最高军事统治者。这么强的军事实力,却是要帮助吕雉的那一方。一旦刘盈成功,樊哙在留下,这不是给刘盈助力吗?到那时,估计如意和戚夫人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须不知,一个曾经不要自己性命也要把你救出去的人,怎么会不顾你死前遗愿,要去杀害你最重视的人?吕后其实才是刘邦真正想要诛杀的目标,樊哙不过是受了吕后的牵连,因此获罪被杀实在有些可惜,他其实是忠心于刘邦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其他看法,欢迎留言。

关键词: 一劳永逸 灵机一动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