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司马光为抹黑王安石编了一个段子,好笑归好笑,手段实在有点卑劣

时间:2022-04-12 21:45:3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人物亦然,王安石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正史中的王安石,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贪权力,不迩声色,工作上兢兢业业,为国为民,个人生活上忠贞不渝,与夫人吴氏相敬如宾,一生不纳妾、不畜妓,被梁启超先生誉为夏商周以来史上第一完人。但与此同时,民间野史与文人笔记中的王安石却完全是另一副面孔。

宋代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记载,有一次,皇帝邀群臣钓鱼,君臣齐聚,其乐融融,唯有王安石体会不到钓鱼乐趣,坐在一旁百无聊赖,竟然把茶几上的鱼饵当成零食吃了个精光……吃了……精光……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在讲到王安石时,提了这样一件事:有人告诉王安石的妻子吴氏,说她的丈夫酷爱鹿肉丝,判断依据是在同僚宴会上,他对其他菜品均一筷未动,单单把那盘鹿肉丝吃了个分毫不剩。吴夫人问:"鹿肉丝放在什么位置?"那人说:"刚好在他面前。"吴夫人笑道:"同样一桌菜,下次你把位置换一下试试。"那人照做,发现王安石仍只吃摆在他面前的一道菜,而对于距离稍远的鹿肉丝,他连看都未曾看过一眼。

以上两则故事,如果还能勉强当成王安石憨厚可爱的佐证,那么,以下记载则无疑是黑料了。

说起王安石的黑料,熟悉历史的读者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卫生问题。据说,王安石常年面垢不擦,衣垢不浣,并且一年四季不洗澡。

一次,宋神宗在与群臣讨论国家大事时,看见王安石的胡子里有一只虱子,打趣道:"介甫(王安石,字介甫),你的宠物跑出来了。"引得哄堂大笑,王安石却非常不以为意,淡定自若地让人帮他把虱子抓出来,有位大臣则趁机在旁调侃道:"这可是面过圣的虱子,不可杀死。"

又有一次,家人看王安石脸色不好,请来大夫诊治,大夫一番望闻问切后,说:"大人很健康,只需把脸洗洗就可以了。"原来,所谓的印堂发黑,不过是因为长期不洗脸所致。

除了卫生习惯,王安石的长相也是有心人的重点攻击对象,在各种史料中,关于王安石长相的记载五花八门,有的说他"虎头牛耳",有的说他"目不停转,视物如射",还有的说他"脸孔黢黑,肤理如蛇皮",就连亲舅舅都不喜欢这个丑八怪外甥,见他刻苦学习就挖苦说:"行货亦欲求售耶?"这里的"行货",在当时的意思类似于现在的"次品",舅舅这是断言他不会有出息,不曾想不久后王安石就科举高中,于是写了一首诗回敬舅舅说:"世人莫笑老蛇皮,已化龙鳞衣锦归。传语进贤饶八舅,如今行货正当时。"这则真假难辨的小故事,看似解气,实则是把王安石刻画成了稍有成就便得意忘形的小人。

南宋李壁的《荆公诗注》中还有这样一则记载,说王安石权倾一时,儿子王雱年少有为,才华横溢,国子监官员范镗为了巴结当朝宰相,献诗拍马道:"文章双孔子,术业两周公。"说王安石父子的才学堪比孔子,能力堪比周公,简直是吹上天。而王安石看后,竟然还大言不惭地笑道:"此人知我父子也!"

以上这些都还是小儿科,真正的高级黑作品出自王安石的死对头司马光。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讲了一个故事,说王安石这个人,最是急功近利,他想方设法提高生产,有人就献计说:"把八百里梁山泊的水放掉,退水还田,用来耕种,一本万利。"王安石闻言大喜,两眼放光,问道:"那放掉的水怎么办呢?"那人想了想回答:"在梁山泊旁边,再挖一个八百里水泊,就可以了啊。"在场之人,无不捧腹笑倒。司马光编的这个段子好笑归好笑,但手段实在卑劣了点,很多人竟然信以为真。

总之,民间野史和文人笔记中的王安石是一个长相丑陋、形象猥琐、浑身恶臭、不修边幅的跳梁小丑,一个好谀喜谄、急功近利的得志小人。

同一个王安石,在历史中为什么会有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呢?答案不言而喻,就是因为他主持变法,树敌无数,其中包括政见不合的同僚,也包括在变法中利益受到触犯的大地主阶级。

真实历史中的王安石,或许并非梁启超口中的"千古第一完人",他确实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他言语上确实喜欢高谈阔论,改革上确实过于大刀阔斧,选用人才上也确实独断专行,把是否支持变法作为用人的最高标准……诚然,王安石有他的问题和缺点,但也绝非野史笔记中那么不堪,总的来说,王安石仍不愧为一代爱国名臣。

从商鞅到王安石以至于后来的张居正,历史上凡是铁腕改革者,大多会受到抨击和诋毁,因为他们在推行改革过程中,必然会侵犯到贵族官僚和大地主阶级的利益,这是他们的必然命运。

但是,也并非所有政敌都这样无底线抹黑王安石,比如大文豪苏轼,他也反对变法,他也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二人却做到了惺惺相惜,彼此欣赏。与苏轼统一战线的黄庭坚对王安石更是非常欣赏和佩服,曾在《跋王荆公禅简》中评价王安石说:"余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笔者云:

历史不是非黑即白,历史人物也并非忠即奸,即便是反对变法的人,也不该连王安石的才学和德行一同否定,甚至是恶意抹黑。苏轼与黄庭坚才是真君子,公私分明,就事论事,不把官场恩怨带到个人生活中去,更不会因为政见不合就编造故事毁人清誉。

参考资料:《邵氏闻见录》、《涑水记闻》、《荆公诗注》等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键词: 就可以了 历史人物 邵氏闻见录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