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赵匡胤为什么赶走赵普?

时间:2022-04-03 18:44:2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因为权利让人膨胀。

赵普是北宋的开国功臣,早在后周之时,赵普从担任赵匡胤的幕僚和掌书记开始,一直到开国后的官至宰相。赵普一直手握大权,他一手策划了"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四年后拜相统领百官,协助赵匡胤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力劝宋祖裁抑武夫,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国策,可以说北宋后来的繁华,很大一部分是赵普政策打下的根底。

但赵普久居相位,对于权利带来的好处,让赵普迷失了自我。他把自己的功劳以及赵匡胤对自己的信任,当作自己耍弄特权的本钱,肆无忌惮的损公肥私,大搞特殊化。

自古皇帝最痛恨者莫过于部下结党营私,但赵普推荐之官员,如太祖不用,第二天,普又荐,还不用,第三天,普又呈上了推荐其人的奏疏,太祖大怒,把奏疏撕碎,摔在地上。普面不改色,跪着拾起碎纸,揣起来回了家。隔了几天,普把撕碎的奏疏粘贴成形,再次呈上。如此再三,太祖终妥协,只能准奏完事。又有记载:某人,太祖素来反感,但赵普却偏要他升职,不准,普仍执意请求。太祖怒曰:"朕就是不升迁他。你打算怎么办?"赵普回答:"奖赏与惩罚,是天下的事,不是陛下一个人的事,怎能以陛下的喜怒为唯一标准!"说完,赵普站后宫之外,逼迫太祖同意之后才离去。这些记载虽然从一方面说明了赵普当时的刚正不阿,但同样也犯了君主的忌讳。

赵匡胤根据五代时期的教训,规定重臣之间,不得通婚,而赵普身为文官之首,却和武官之首枢密使李崇矩结成儿女亲家。作为皇帝来说,如何能不防备,所以,赵匡胤下令:宰相、枢密使在皇帝于长春殿召见议事之前,只能在两房分别侯见,以免沆瀣一气,欺蒙君上。

私通外国也是皇帝所忌讳的,可赵普就敢收人家吴越王钱俶送的十瓶"瓜子金",被赵匡胤当场撞破,为了避免尴尬,赵匡胤选择让赵普不要有心理压力,收下何妨?但赵匡胤还是酸溜溜的说了一句,:"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吴越王还以为国家之事都由你们这些书生做主呢。。。)

一个王朝,开国之际,正是整肃政治、塑造清明政治的关键时期,但久居高位的赵普却没有这种觉悟,因为吴越之事的先例在前,赵普有恃无恐。他开始了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当时,国家禁止贩卖秦、陇一片特有的大型树木。但赵普根本不把禁令放在眼里,他派亲信去两地收买巨木,用于建造府邸。上行下效,底下之人以赵普之名,大肆购买大木,然后在汴梁出售,用以获取巨利。主管财税的"三司"代长官赵玭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向太祖告状,太祖大怒,当时就想将赵普逐出朝廷,经过王溥求情,才免此一劫。

但赵普没有丝毫收敛,他胆子大到敢用贫瘠边角之地强行换取给皇宫提供特供食品的肥沃之地,用来建造府邸和经营市场客栈获利,也敢克扣地方贡品为己用,并且包庇贪官打击异己。

殿中侍御史雷德骧弹劾其官属与堂吏皆附会宰相赵普"擅增刑名",用以敛财,被贬商州任司户参军,又流放到灵武。其长子雷有邻认为其父是受宰相赵普的排挤。开宝六年,雷有邻到登闻院击鼓告状,告发赵普庇护胡赞、李可度等受贿作弊,证据确凿。赵匡胤大怒,涉案人员各抵其罪,主簿刘伟斩首,秘书丞王洞被下死牢,胡赞与李可度被杖打籍没。

八月,赵普被罢相。但赵匡胤性格宽厚,扔安排他做河阳节度使,享受宰相级待遇,相对于赵普所犯之错来说,算得上是皇恩浩荡了。但已经对权利知髓食味的赵普来说,却不亚于掉入谷底。

但转机很快来临,赵匡胤突然早逝,其弟赵光义继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宗皇帝召赵普回京,任太子少保、太子太保等闲职。可赵普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优势,他是金匮之盟的直接参与者,赵匡胤临死之前,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按"金匮之盟"的约定,宋太宗赵匡义应该将皇位传给其弟赵廷美。

赵光义登基不久,太宗前府邸刀笔吏柴禹锡、赵镕告发赵廷美"骄恣,将有阴谋窃发"?太宗为表光明正大,特意请金匮之盟当事人之一赵普问策,普答:"需居相位以调查奸谋。"退朝后又上书宋太宗,自陈参预知道宋太祖、昭宪皇太后临终顾托之事,太宗即位天子,实属义之所在。"太宗深为感动。

又有天上朝,太宗当众臣之面直言要传位赵廷美,赵普答:"太祖误,陛下岂能再误邪!"太宗大为感动、深深醒悟。不久任赵普为司徒兼侍中,封为梁国公。而赵廷美遂被罢去西京留守,削去一切官职,举家迁至房州,忧惧而亡,年仅38岁。

关键词: 结党营私 太子太保 光明正大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