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社会 > 正文

古树名木“治病”要排长队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时间:2022-01-19 13:27:02    来源:青岛日报    

古树名木是历史变迁、时代发展的绿色“活化石”,保护古树名木是普遍的社会共识。我市是国内较早实施古树名木保护的城市,从1990年开始实施《青岛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古树的养护职责、养护资金来源以及养护方式,使古树有部门管理、有人养护。自2016年起,我市每年都安排资金救治濒危古树名木。但是,由于救治资金有限以及基层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部分古树名木仍不能得到及时救治。目前,我市正在进行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在已完成普查的300多棵一级古树名木中,就有200多棵需要采取复壮措施。

现状

古树“治病”要排长队 日常养护“好心办坏事”

“我们村这棵白皮松去年就没有发芽,虽然进行了救治,但能不能活过这个冬天还不清楚。”日,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高家社区村民吴先生(化名)反映,社区一株树龄约460年的白皮松已经濒危。

记者探访时看到,这棵白皮松存在病虫害,不仅部分枝叶干枯,而且树干上的树皮大面积脱落。树干上缠绕了一圈圈的草绳用于保护树皮,树干周边地面上安装了一些排水、透气设施。

“我们目前只进行了第一阶段救治,费用已超6万元。下一步,要根据春天发芽情况再进行救治。”参与救治白皮松的第三方公司工作人员说。

据崂山区林业部门介绍,这棵白皮松濒危情况比较严重,要得到全面救治得花费几十万元。因为情况比较紧急,在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先启动了救治工作。为了节省费用,部分村民还参与了开挖根部土壤等基础工作。

同样,李沧区东李社区的两棵古银杏树年来出现渐衰倾向,目前已“入围”2022年古树复壮名单,但能否获得救治名额还是个未知数。

三棵古树只是200多棵正等待复壮的古树名木的一个缩影。

这些被称为绿色“活化石”的古树名木,由于树龄大、生活力低,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病虫害和人类生产生活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引发树势衰弱、濒危甚至死亡。对这些古树名木的救治迫在眉睫。

据市园林和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从2016年起,各个区市将濒危古树情况上报给市林业部门,由市林业部门组织实施救治。从上报情况看,存在问题的古树比较多。但由于市级资金有限,一直到2019年,每年用于古树复壮的资金只有60万元,能列入市级救治范围的数量只有20棵左右。“2020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古树复壮资金增加到100万元,可是2019年区市上报需救治古树的数量增加到100多棵。这批需救治的古树就像患了重症的病患,如果不赶紧采取措施救治,将会转为重症,甚至面临死亡。”该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这100多棵古树按照“病危”程度已救治了52棵,剩余的古树还在等待救治。以崂山林场为例,2019年上报需救治的古树数量为45棵,只在2021年通过市级财力救治了14棵,目前还有31棵古树在“排队候诊”。

“目前我市的古树名木总数有2500多棵,种类有100多种,古树中以银杏树居多。2021年,我们展开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时发现,在已经普查的300余棵一级古树名木中,有200多棵需要采取复壮措施。我们按照树势的轻重缓急确定了救治顺序,提出了救治计划,争取全部列入市级救治范围。待财政资金落实后,确定救治数量。”市园林和林业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除了救治资金不足,古树日常养护也存在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

郊区某镇的一棵古树是2021年救治的52棵古树之一。现场救治人员开挖古树周边的土壤发现,养护单位为古树施加的肥料不对,改变了土壤的质,反而加剧了古树树根衰弱。“古树日常养护很必要,但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浇水、施肥、打药。”一位从事古树保护研究的专家说,尤其在郊区,古树周边修建了景观围栏、树池,看似保护,实际上是“好心办了坏事”。树冠垂直投影的范围往往是树根分布的范围,而树池或景观围栏修建得比较小,并不能有效保护树根。还有部分古树树池周边修建了硬化路或者其他地面设施,造成土壤板结,致使树根呼吸不畅、水分供给不足,都不利于古树生长。”

关键词: 古树名木 治病 排长队 基层专业人才 屈指可数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