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社会 > 正文

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 回顾青岛地铁1号线建设始末

时间:2021-12-31 09:35:40    来源:青岛新闻网    

奋斗:困难就是用来一个一个战胜的

1号线的建设“一键重启”,打响头炮的是长度达8.1公里的过海段!

青岛市地铁一号线公司副总经理周桂银全程参与了1号线的建设和指挥。从海底段率先开工,到2016年3月建设全面铺开,再到如今全线开通,周桂银将这一路的经历比作“升级打怪”。1号线是青岛地铁历史上地下线路最长、地质环境最杂、施工工法最多、工程风险最高的线路;北段被称为“地质百科全书”,沿线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岩土种类众多、跨越众多断裂带;过海段全长8.1公里,是全国最深的地铁海底隧道,要穿越18条破碎带地质情况极其复杂;全线仅I级风险源就达到了17处,II级风险源359处,III级1021个……而在1号线的日子,周桂银的工作就是战胜一个接一个的风险源。

“1号线对我而言,就像我的女儿一样。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我总想把最好的都给她,让她尽可能地优秀。”周桂银这样比喻其对这条线路的用心。

海底隧道的施工无疑承担着巨大的风险,最深处距离海面约88米,隧道上方每方厘米至少承受8.8公斤水压,相当于隧道每延米承受300辆小汽车的压力,任何一点差池都将是灭顶之灾。

为控制风险,海底隧道区间建设期间开发了海底隧道工程风险评估系统,对建设全过程工程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基于风险评估结果,提出了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不良地层加固、注浆加固效果检测综合成套技术,保障了隧道海底穿越14条断层破碎带及风化槽的施工安全,全隧施工无坍塌、涌水事故。

包括中铁十八局等在内的参建单位组合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地质探测和预报手段,主要探测和预报手段有TSP法、高分辨电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地质素描、超前探孔、超前地质取芯钻孔等,通过系统的对比和分析,消除漏判和误判,实现风险的精准预判和辨识,在此基础上对风险点采取针对的预处理措施,从而使风险得到超前防控。

为保证海底隧道的百年耐久要求,青岛地铁采用保护围岩、防排水耐久、二衬混凝土耐久等综合耐久技术,解决了海域强腐蚀环境下结构失效问题。

2018年11月6日,青岛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顺利贯通,为整个1号线的建设拿下第一场攻坚战。

2020年12月,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1号线北段开通试运营,南段则加快各节点推进。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21年是青岛地铁的攻坚落实年,2月11日,1号线正线区间全部贯通,为1号线全线开通打下坚实基础。

5月20日,全长约60公里的青岛地铁1号线实现全线轨通。

6月25日,1号线全线“通信通”节点任务圆满完成,41个车站与区间的通信“神经系统”全线贯通。

7月13日,1号线实现电通。

9月16日,1号线南段试运行。

11月6日,1号线南段暨全线贯通顺利通过初期运营安全评估预检查。

12月12日,1号线南段暨全线通过贯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

“今天,1号线全线开通,我就像嫁女儿一样!希望我们1号线人交到市民手上的,是一个有用、能干、优秀的‘姑娘’。”回顾建设的艰辛,周桂银沉浸在全线开通的喜悦中,也对“女儿”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从2016年3月全线建设铺开算起,为了1号线全线开通这个目标,一号线公司向着这个目标全力奔赴了5年8个多月的时间。一号线公司董事长徐振介绍说,面临工程建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诸多难题,一号线公司发起“对标长征学党史,胜利会师1号线”,通过理论学、实践活动鼓舞精神斗志;通过技术攻关、科研创新打通技术通道;通过党建联建、红色合伙人服务工程建设。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下,多方联动、多项措施并举,集众人之力,高质量高标准提前攻下一个个关键节点,为一号线顺利开通奠定基础。

关键词: 青岛地铁1号线 建设始末 全线开通 安全评估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