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社会 > 正文

守正创新拥抱年轻 云南花灯滇剧传新声

时间:2022-12-19 16:43:48    来源:云南网    

戏曲艺术既需传承也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根植于云岭大地,发轫于田间地头的云南花灯和滇剧艺术,如何走出一条传承保护发展创新之路?

借着第九届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的东风,云南网采访了多位花灯滇剧专业院团负责人、演员等文艺工作者,听他们讲述云南花灯、滇剧艺术院团的发展现状、人才培养攻略、作品破圈秘诀以及留住观众的法宝。


(相关资料图)

山茶花开吐新蕊花灯滇剧传新声

“滇歌棘曲齐声和,社鼓渔灯夜未央。”

这是明代云南著名文学家杨升庵所写的《观秋千》诗中之句,描写了明嘉靖年间滇池附近汉族民歌“滇歌”与少数民族的“棘曲”同时演唱的景象。“滇歌”“棘曲”是明清时北方戏曲传入云南,与地方方言、风土人情融合形成的以滇剧和花灯为代表的地方戏曲。

刘舒婷 摄影

一方戏台,身着华服;眼波流转,余音绕梁。一字一词皆情致,一唱一做具柔肠。

自古以来,云南民间就有唱花灯、赏滇剧的传统。作为云南地方戏代表的两朵“山茶花”——花灯和滇剧,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已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刘舒婷 摄影

11月7日至13日,第九届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以下简称艺术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举行,我省8个州(市)、1个艺术院校、2个省级院团的37个花灯滇剧小戏、花灯歌舞参加优秀剧(节)目展演,43名选手参加青年演员演唱比赛,共700余名人员参加艺术周活动。浓郁的艺术氛围、鲜明的云南特色,为观众送上了一场戏曲盛宴。

“祥云人民人山人海看大戏的盛况,为花灯滇剧人孕育了春天的希望。初冬的寒意因老百姓似火的热情带来了灿烂的热烈。”云南省花灯剧院演员赵文杰在演出现场感慨道。

为期一周的视觉盛宴在祥云县璀璨上演,各代表团从唱腔、表演、形态、剧目等展现戏曲之美,通过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将花灯、滇剧的艺术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终,云南省滇剧院参赛剧目《咖啡树下》获花灯滇剧小戏一等奖,云南省花灯剧院参赛剧目《一个姐姐一枝花》获花灯歌舞一等奖,云南省花灯剧院姚琪雯、云南省滇剧院赵国彩获青年演员演唱比赛一等奖。

守住传统文化的根脉在传承发展中创新

在本次艺术周上,若以剧目的创作单位性质来看,专业院团、基层文化单位、文化公司均有选送的作品。其中,专业院团带来的作品占据半壁江山。

花灯、滇剧的发展与戏曲表演团体的建设和发展密不可分,很大程度上,它们的生存现状直接影响到戏曲院团的发展前景。云南省滇剧院副院长徐灿向记者介绍,目前,全省从事滇剧表演专业人员共297人,建制健全的院团有两个,分别是云南省滇剧院和玉溪市滇剧院。除此之外,还有曲靖市滇剧花灯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滇剧团、陆良县滇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展演中心等三家。

冬去春来,花开两朵。滇剧欣欣向荣,唱响在一个又一个舞台上,花灯也方兴未艾。

云南省花灯剧院院长黄绍成介绍,全省挂牌的花灯剧团目前还有8家。“除云南省花灯剧院、玉溪市花灯剧院外,还有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花灯团滇剧团,宣威花灯团、弥渡花灯团,其他都归并到文化馆非遗展演中心。”

作为云南花灯的代表性、示范性、引导性院团,云南省花灯剧院已经发展成为集云南花灯戏(剧)、歌舞表演、民族乐表演为一体的实力艺术院团。

从2015年至今,云南省花灯剧院还先后与弥渡县花灯团、祥云县彩云艺术团等十二个单位签订了“文化共建、文化共享、结对子、种文化”合作协议,同时把合作单位作为“云南省花灯剧院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合力推动云南花灯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祥云县是本次艺术周的东道主,也是云南花灯的传承地和发扬地之一。“花灯在祥云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大众喜爱。我们院团基本上能保证一年一部‘花灯小戏’。”祥云县彩云艺术团青年演员杨彦菊介绍,除专业文艺院团外,祥云还有乡镇花灯队500余支。

刘舒婷 摄影

近年来,祥云县彩云艺术团亮点频出。该团重点创作演出了两个大型红色历史题材花灯剧《省委书记王德三》和《王德三》。祥云县彩云艺术团团长袁德华告诉记者,《省委书记王德三》在2019年曾作为云南唯一剧目赴北京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王德三》则入选了2021年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获优秀演员奖、优秀舞美奖和优秀音乐奖。

与祥云相邻的弥渡也是云南有名的“花灯窝子”。这里不仅是“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故乡,还是“花灯之乡”,云南人耳熟能详的《弥渡山歌》《绣荷包》等都出自这里。俗话说“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足见其群众基础之深。在弥渡,单业余花灯队就有1000多支。积淀丰厚的弥渡花灯剧团近年创排的花灯剧目,也不断在全省、全国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中屡创佳绩。

在历史长河中,玉溪花灯也不断推陈出新,在各大赛事中屡获奖项与赞誉。“玉溪市花灯剧院坚持传承传播与创新发展‘两条腿’走路。复排优秀传统剧目的同时,将‘玉溪花灯传承基地’挂牌到基层,定期教授优秀剧目和经典唱段,把玉溪花灯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授到基层。”“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得主,玉溪市花灯剧院艺术总监杨丽琼认为,古老的戏曲文化需要传承与创新,更需要“走出去”。“云南花灯、玉溪花灯的魅力,不仅在于感染我们本土的人,更在于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推动交流扶持新人培养留住年轻观众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培养一个戏剧人才很难,要留住他们也很难。”云南省滇剧院副院长徐灿在谈及专业院团发展瓶颈时坦言,人才问题迫在眉睫。为进一步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戏曲艺术人才培养,云南省滇剧院与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合作开办了“滇剧现代学徒制班”,持续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

“我们几乎走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就是为了招到有戏剧表演艺术天赋的孩子。”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教师金正明告诉记者,入校后,学生能够得到“四功五法,唱作念打”的戏曲表演规范化训练;毕业后,依托定向委培制度,学生就业也不再是问题。“不仅全省各大花灯、滇剧院有我们的学生,我们还帮贵州省花灯剧院定向委培了30个学生。”金正明说。

14年来,同样通过与高校联动的定向委培模式,云南省花灯剧院已培养了58名花灯专业学生。其中,22名学生已作为后备人才梯队参与到了云南省花灯剧院的各大演出当中。

“青年演员要守住我们的‘根’,练就扎实基本功,同时虚心向姊妹艺术的行家里手学习、请教,在实践中磨炼、积累,做到既能演出‘新故事’,也能守住‘老招牌’。”“花灯小王子”赵文杰也一直在践行传承之道。

当然,花灯滇剧艺术要发展,亟待年轻化的还有观众。

云南省滇剧院早已将培养年轻观众作为院团发展目标之一。“一方面,我们在大力推进花灯、滇剧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把舞台搬到人民群众间。另一方面,我们也对作品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创作了庭院剧、舞台剧、实验剧。此外,传播方式也逐步同年轻人接轨。”徐灿介绍。

守正创新,拥抱年轻,让花灯、滇剧“活”起来,更要“火”起来!

比起传统舞台,文艺工作者们也开始借力“互联网+戏曲”,传播“戏曲之美”。“我希望可以通过网络宣传,让观众对花灯艺术产生兴趣,然后走进剧场,形成良性循环。”赵文杰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分享台前幕后的日常。金正明则化身“知识博主”,通过直播等方式传播花灯艺术。“我平常在直播间里唱花灯,多的时候有几千人观看呢!”金正明说。

策划李熙临

记者牟燕红杨苑

视频制作陈思蒙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