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资料图片)
马斯克曾在全球代码大会上面杨言: 人类生活在真实世界的几率不足十亿分之一。 这也就是说宇宙是虚拟的,而人类世界只是一串0和1的代码!
马斯克的这个观点并不稀奇。著名电影 《楚门的世界》 就讲述了一个关于虚假现实和个人自由的故事。
如果说《楚门的世界》困住楚门的还仍然是人类的话。那么在《黑客帝国》中,人类就完全被机器统治了。
在《黑客帝国》这样的世界中,我们所熟知的一切都是虚拟的,包括我们认知的太阳系甚至整个宇宙。这种假设可能吗?
关于世界是否虚拟,人类早就有相关的哲学思考。 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庄子曾梦见自己化作了蝴蝶。 他感觉自己在空中飞翔无比惬意,完全忘了自己是庄周。突然他惊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自己是庄周。
他那时就在想: 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 ,胡蝶之梦为周与 ?)。 古代没有虚拟的概念,而是以梦境来代替。可见早在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觉得世界可能是虚拟的。
2003年,哲学家尼克·博斯特龙提出了一种名为模拟论证(Simulation Argument)的思想实验。该论证基于三个假设:
假设未来科技的发展将使人类能够创建出非常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具备处理巨大数据量和复杂计算的能力;假设未来人类对创建模拟宇宙或虚拟现实环境的兴趣或需求非常强烈,可能出于娱乐、科学研究、历史复原等目的;假设未来人类拥有了创造和运行模拟宇宙的技术,可以 利用超级计算机来模拟出一个真实感十足的宇宙,并且可以同时创建多个这样的模拟宇宙。
根据这些假设,论证得出结论:如果我们假设未来人类确实具备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对模拟宇宙的兴趣或需求很高,并且能够创建多个模拟宇宙的技术,那么我们所生活的宇宙很有可能已经是一个模拟宇宙。
当时这个模拟论证并不出名,因为彼时我们还并没有创造和运行模拟宇宙的技术。然而现在,我们的计算机系统越来越强大, 游戏《模拟人生》的出现与虚拟现实等技术,越来越验证了模拟论证的可能性。
那么世界真可能如《黑客帝国》所说,是机器在统治人类吗?早在上世纪,科学家们就已经提出 “图灵测试” 来论证。
1950年,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开始担忧机器会具备智能,并且能够模拟人类的思维和行为。于是英国数学家兼计算机科学家阿兰·图灵提出了一种测试人工智能的方法。
测试开始时 ,由一个评审团(通常由人组成)作为“测试者”参与其中。评审团不知道他们正在与机器还是人类交互。
测试者和被测机器(或人类)通过文本消息进行对话。 对话的主题可以是任意的,但通常涉及一系列问题和回答。测试者根据对话内容来评判回答的来源。
如果测试者无法确定回答是来自机器还是人类,则认为机器通过了测试。 也就是说机器具备了智能,在外部表现与人类相似。
然而,尽管图灵测试是一个有影响力的概念,但它也存在争议。一些人认为通过对话来评估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其他形式的智能表现,例如视觉识别、语音识别或物理操作等领域。
此外, 由于对话是以文本形式进行的,图灵测试可能会受到处理自然语言的能力限制,而无法全面评估机器的智能程度。 但图灵测试依然给我们带来了警告:如今从各种语音助手,到现在大火的chatGPT,人类制造出的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甚至有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利用它来写论文。
就是有一天它们具备创造虚拟世界的能力也不无可能。那么根据模拟论证理论,我们生存的世界很可能早就已经是这类机器人创造的虚拟世界。那么,有什么现实情况证明世界是虚拟的呢?
近几年我国常出现太阳光透过云层照射下来的现象,一时间刷爆了朋友圈。文案通常是:地球1.0又出现BUG啦!当然这只是一句调侃, 根据科学解释,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丁达尔效应。 即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
简单来说, 当丁达尔效应出现的时候,光就有了形状 。如果说光有了形状还比较好解释,那么黑洞的问题就很难解释了。
1974年,著名英国理论物理学家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提出了黑洞热辐射理论。
根据经典的理论, 黑洞具有强大的引力场,不允许任何物质或辐射逃离其吸引范围,因此黑洞看起来是完全黑暗的。
然而,霍金的理论表明,由于在黑洞附近存在量子效应,黑洞实际上会散发出微弱的热辐射。黑洞热辐射是由虚粒子对产生的。
在黑洞的事件视界附近,宇宙空间中的量子涨落可以导致粒子-反粒子对的产生。 这些对粒子中的一个粒子可以逃离黑洞,并被观察到,而另一个粒子则被黑洞吸收。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它看起来就像黑洞发射了一种辐射,即黑洞蒸发。
根据 量子场论的原理,这些虚粒子对在瞬间形成和湮灭,因此它们不会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然而,当一个虚粒子在黑洞附近产生时,如果它恰好位于事件视界之外,那么它可以逃离黑洞并被观测到。这种现象就非常像是黑洞在以某种方式编码,并将其内部信息传送到宇宙的边界,因此黑洞很可能是处理器或程序的重要一环,这暗示着宇宙可能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
除了霍金的黑洞热辐射理论外,量子力学也提供了证据。著名的薛定谔的猫相信大家都知道,
在这个思想实验中,一只猫被置于一个封闭的箱子中,里面装有放射性物质,该物质可能会发生衰变。
根据量子力学的描述,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将会导致猫处于两个可能的状态:活着或死亡。在观测之前,猫处于两个状态的叠加态,即“活+死”的虚拟性状态。
这也就是说一个量子系统可以处于多个可能状态的线性组合中,而在我们观测之前,我们无法确定系统具体处于哪个状态。
根据量子力学的数学形式,量子态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波函数是一个复值函数,它包含了关于一个量子系统可能不同状态的信息。当量子系统处于虚拟性状态时,它被表示为多个不同状态的叠加。这意味着 在观测之前,系统并不处于确定的状态,而是同时处于多个可能状态的叠加。 这导致了一种观点,即我们的观测结果,实际上是从潜在的虚拟状态中采样得到的(类似于各种视频软件根据你喜好推送内容)。
黑洞辐射理论和量子态的虚拟性都为世界是虚拟的提供了信息论证。但这些都是假设并未被证实,于是,科学家们开始了实验。
一些科学家研究宇宙的最小空间单位,探索是否存在最小的离散化长度。
其中一种是量子力学中的格点量子场论,该理论提出: 空间在非常小的尺度上可能是离散的,类似于一个网格结构。
此外,高能物理研究中的粒子加速器实验也在探索宇宙的微观结构。例如,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等实验设施可用于研究基本粒子的行为,以及寻找任何与离散空间结构相关的信号。然而, 目前还没有观测到直接支持离散空间结构的实验证据。
可以想像,将来一旦实验证明宇宙存在细微结构和最小空间单位的的限制,它就可能表明我们生活在一个基于网格或离散单元的虚拟宇宙中。
虚拟宇宙的概念通常涉及更多的哲学推理和思考,因为它涉及到我们对现实性质的根本理解。而如果我们真的生存在虚拟世界中,我们自己是很难察觉的。就像我们玩各类大世界游戏,其中的NPC和我们操作的角色,都无法意识到自己是被控制的。他们可能以为他们有意识,实际他们所有的想法都是程序赋予他们的。
总的来说,现有的哲学思考和科学实验都表明宇宙可能是虚拟的,但具体的答案仍是开放的领域。你觉得我们的世界是虚拟的,还是真实的呢?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据上海发布,7月4日夜里开始,冷空气将突破副热带高压重围,雨带逐渐东
2023-07-04 22:48
金太阳(300606)7月4日晚间公告,公司董事杜长波拟以集中竞价方式或大宗
2023-07-04 22:47
7月4日,双良节能(600481)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就液冷储能系统举
2023-07-04 22:48
展望后市,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建议投资者“短期内可以
2023-07-04 22:49
7月3日晚间,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2023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展望
2023-07-04 22:43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陈洋洋济南报道研学基地地图、公布72名泉测量数据、签
2023-07-04 22:00
中国石油(601857)北京项目管理公司发布通报称,公司关注到网络上有关我
2023-07-04 21:48
7月4日,西安演艺集团与大丰实业(603081)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杭州举行。
2023-07-04 21:55
山东省气象台于7月4日16时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受大陆暖高压脊影响,预计
2023-07-04 21:12
记者7月4日从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获悉,7月5日至7日(每天9:00—18:
2023-07-04 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