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民生 > 正文

永寿美文《鸡肋》文:孙永红

时间:2022-03-19 16:23:42    来源:腾讯网    

《 鸡 肋 》文:孙永红

“鸡肋”就是鸡的肋骨,也就是鸡架,鸡叉骨的意思,多比喻价值不高、意思不大的事物。

“鸡肋”之所以有名气,源于《三国演义》之中的“杨修之死”。当年曹操进军汉中,与刘备对峙良久而寸功未建,此时已有了撤退之意,恰巧当晚喝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有感于怀。就在此时,夏侯惇入帐,问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说:“鸡肋!”。行军主簿杨修在听到“鸡肋”二字时,就读懂了曹操的心思,于是让众人收拾行李,曹操觉得自己的心思被杨修猜中,于是以扰乱军心为由,将杨修处死。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说的就是鸡肋。

而在中国的美食地图里,奇奇怪怪的“边角料”不少,“杂碎、下水”等不乏其中。食材无贵贱,口味是第一。它们在厨师们的巧手慧思下,从“鸡肋”变成了美味佳肴。

鸡肋,早些年的时候,好多家庭会拿来熬汤,这种无味的鸡架做出来的鸡汤味道也不好,现在条件好了,慢慢的大家就直接扔掉了,换成了更有营养的其它骨头熬汤。而在沈阳,鸡肋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小吃。油炸鸡叉骨,价格便宜口味好,经过油炸的鸡叉骨加上各种调味料,越吃越过瘾,和现在的物价比起来真算是一种物美价廉的美食了。另外一种吃法是烤鸡架,和烤鸭的作方法基本一样,烤熟的鸡架,香浓扑鼻。

鸭脖,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大多地方对于鸭脖的处理一般都是丢到垃圾桶。但武汉的麻辣鸭脖是著名的传统小吃,风靡全国。武汉人不仅吃了,还吃出了道道,把鸭脖子吃成了城市的代名词。先通过多种香料浸泡,后经风干、烤制等工序,成品色泽深红,香辣纯正、肉质细腻且富有弹性,久吃不腻,回味无穷。

羊蹄,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新疆的胡辣烤羊蹄也风靡全国。这种烤羊蹄是用胡椒和辣椒为调味料,均匀地撒在先卤后烤的羊蹄上,来一大口羊蹄肉,辣味和鲜香一起在口腔中迸发,这绝对是“肉食主义者”们无法抗拒的夜市美食之一。

羊杂,早先的宁夏人是不吃杂碎的,在杀羊之后,只把羊肉留下炖制,肠肠肚肚、头蹄下水都喂了狗或丢弃。高手在民间,慢慢的这些被弃之不用的杂碎,经过简单的烹调,变成了人间烟火里的市民小吃,即可裹腹充肌,又可逐寒御冷。宁夏人也把“羊杂”特别是“羊杂汤”推广到了全国,成为了一种经济实惠的大众化风味小吃。

小龙虾,在国外泛滥成灾,在中国却要靠养殖,最大的功劳都要归功于中国厨师。没有中国厨师,或许中国现在也会小龙虾泛滥。

这充分说明没有不好吃的食材,就看有没有有能力的厨师。年过半百,自己或朋友们遇到“鸡肋”的事情太多了,其实想开了,就知道没有“鸡肋”的事情,没有“边角料”,只看有没有好的“厨师”,好的心态。

关键词: 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 回味无穷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