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民生 > 正文

最新!鄠邑区国土空间总规:规划5条轨道交通,打造西安都市圈综合性新城!|要闻

时间:2023-04-04 22:32:46    来源:长安范儿    

近日,西安鄠邑区发布关于《西安市鄠邑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的公示。

鄠邑区是西安市西南门户,距离西安市中心30公里,毗邻高新区和西咸新区,区位条件优越。全域基本地理特征呈现“南山北原、一横四纵、林草兼备、关中粮仓”的自然地理格局。


(相关资料图)

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其中自管区878平方公里,高新和沣西托管区401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609181人(其中托管秦渡、草堂、庞光、大王街道152124人)

城镇化率:43.25%

生产总值:266.05亿元(2021年度)

行政区划:14个街道(其中大王街道被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托管,秦渡街道、草堂街道、庞光街道由高新区托管)

规划范围:鄠邑行政区范围内的全部国土空间,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规划目标年2035年。

一、战略定位

集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消费于一体的西安都市圈综合性新城

融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高等教育机构的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扩展区

集自然风光、文化历史、生态环境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区

以人为本、以社区为核心、高品质居住环境、高水平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品质新区

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保护“四位一体”协同的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

二、规划目标

构建优质和谐的农业空间

全面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生产优势,使农田富足、田沃和美。

塑造山水连城的生态空间

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秦岭山区生态保护,增强渭河流域水土保持能力,全面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筑牢鄠邑区生态安全屏障。

建设繁荣宜业的活力新区

优化城镇发展空间,提升主城区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镇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使城镇空间宜居低碳,适配区域居住和发展需求。

彰显独具魅力的文化空间

加强文化空间保护,塑造特色城乡风貌,以自然和人文地理格局为基底,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总体格局,展示鄠邑区的独特文化魅力。

三、规划格局

1、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生态文化

打造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

综合交通

构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公共服务

制定公共服务设施互认共享原则与标准。

产业布局

实现区域内创新功能错位、紧密发展。

创新空间

串联各组团成网,释放创新驱动力最大动能。

基础设施

形成多水源联合供水保障体系。

2、构建“南山北水、一核一脉三区”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南山”

南部的秦岭生态屏障。

“北水”

北部的渭河生态带。

“一核”

鄠邑区中心城区,由渼陂湖片区、老城更新片区、东部新区构成。

“一脉”

南部的秦岭生态屏障。

“三区”

北部渭河现代农业区、中部高效农业区、南部特色农业区。

四、塑造山水拥城的生态空间

1、构建“一屏两廊、五带多点”生态保护格局

“一屏”

秦岭生态安全屏障;

“两廊”

大遗址通风廊道;山前自然生境廊道;

“五带”

渭河、涝河、甘河、新河、太平河生态保护带;

“多点”

渼陂湖、天桥湖、涝渭三角洲等重要生态节点。

2、塑造山水拥城的生态空间

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陕西涝峪羚牛省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公园:西安朱雀国家级森林自然公园、陕西太平国家级森林自然公园、陕西省秦岭十寨沟省级森林自然公园。

筑牢秦岭生态安全屏障

划定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实施分区管控;核心保护区内引导居民逐步有序迁出,重点保护区内实施水电清退,一般保护区内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落后产能,发展生态农业。

加强生态廊道保护

有效利用山谷水陆风,延续丰镐遗址-昆明池通风廊道;强化农田防护林和河流生态缓冲带绿化建设,保护自然生境廊道;以生态建设和安全防护为主,合理预留基础设施廊道。

实施生态修复

划定森林生态修复重点区、水源涵养提升重点区、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区、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重点区和农田生态修复重点区等重点区域开展秦岭森林质量提升、甘岔沟生态修复治理、平原河湖湿地修复等工程。

五、构建宜业和美的乡村空间

1、构建“五区三带,多园多点”的农业保护格局

“五区”

渭河现代农业区、中部高效农业区、都市休闲农业区、南部特色农业区、秦岭生态农业区;

“三带”

沿G108商贸物流产业带、秦岭北部休闲农业产业带、涝河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带;

“多园”

渭河现代农业园、祖庵街道新农村现代农业园、同兴设施蔬菜现代农业园、玉蝉街道的葡萄生态产业园等;

“多点”

粮食育种研发基地、葡萄育种研发基地、果品加工基地、畜牧养殖基地、仓储物流中心和荣华田园综合体等。

2、引导建设“五类百村”的村庄发展布局

保障农村三产发展用地

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乡村公共设施水平;加强运输以及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探;索农村土地要素流动机制

分类引导村庄有序发展

城郊融合类村庄15个;集聚提升类村庄47个;特色保护类村庄15个;搬迁撤并类村庄7个;其他类村庄135个

开展国土综合整治

农用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提升人居环境

六、建设繁荣宜业的活力新区

1、围绕“诗画鄠邑、品质新区”建设目标,做优城市品质,提升城市能级,拓展城市格局。

建设东部新区

建设两链融合示范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推进“工作在产业城,生活在品质区”的青年宜居之城建设,加快打造承载百万人口能级的品质新区。

蓄能西部片区

聚焦“一河(涝河)两岸”向西发展,依托涝河生态廊道,联合打造渼陂湖国际生态宜居示范片区。

激活中部城区

加快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探索城市“微循环”绿色交通体系,让老城区有温度、有品质、有烟火气。

2、构建“3233”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互促,打造西安西南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

做大做强3大主导产业

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

培育引导2大新兴产业

数字经济;新材料

转型提升3大优势产业

印刷包装;现代农业;文旅产业

积极发展3大现代服务业

现代商贸;健康养老;检测服务

3、形成“纵横联动、三片协同、多点发展”产业空间格局

“纵横联动”

综合服务创新产业带、智慧制造创新产业带

“三片协同”

东部硬科技创新产业片区、北部秦创原国家创新产业片区、西部文化旅游产业片区

“多点发展”

甘河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涝店生态农业产业基地、渭丰现代农业及印刷包装产业基地、石井都市农业产业基地、蒋村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基地等多个重要产业节点。

七、彰显独具魅力的文化空间

展现鄠邑特色风貌

“秦岭山水、渭河风光、鄠邑味道”

顺应城乡自然环境条件,深入发掘自然山水景观要素禀赋,弘扬地方文化,彰显地方特色风貌。

“绿色发展、宜居宜业、交通便利”

提升城镇建设生态化水平,加强城市设计引导,建设鄠邑特色城市功能板块,打造现代城市界面。

“田成方、林成网、路成景”

重点突出“山环水绕、沃土良田”的自然山水资源、“古之扈国、历久弥新”的历史文化资源、“活力创新、城乡共融”的城乡特色资源。

构建山水文化保护格局

构建“一轴一核,四区三带”的全域历史文化景观格局

一轴

涝河:山水文化发展轴

一核

老城区:综合文化服务核心

四区

北部民俗文化体验区、东部文化创意区、祖庵宗教文化展示区、秦岭生态文化体验区

三带

渭河:南部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带

沣京路秦:中部文化产业创新带

岭北麓:浅山生态文化带

八、保护利用与整治修复

完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分区

全面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

系统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四大分区”

涝河-太平河上游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提升区;甘河中下游综合整治区;涝河中下游综合整治与水生态治理区;城镇生态基础设施品质提升区

“五类整治”

低效农用地;农村低效建设用地;低效工矿用地;宜耕后备资源;乡村人居环境

“两项措施”

推动全域生态修复单元系统修复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九、健全全域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骨架: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

节点:综合交通枢纽

补充:区域干路

根据《规划》,鄠邑区对于轨道交通建设方面的规划,将有5条轨道交通行经鄠邑区内。

保障客运枢纽

构建“多枢纽、网络化”铁路枢纽格局。

多制式铁路网

形成“两高铁、一城际、一市域(郊)、两城轨”的多制式铁路网。

外通内联的道路网

构建以高快速路、国省道为骨干,主干路/县道为主体的“九横八纵”干路体系。

十、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保障

供水系统建设

“引汉济渭”工程配套建设;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输配水管网建设

排水体制引导

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排水管网与污水设施建设

能源供给保障

输变电网改造;保障城乡供热;完善全域输气管网建设

环卫体系完善

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关注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读懂中国!

- END -

长安范儿

有态度的生活方式

最有范儿的生活服务型平台

与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