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民生 > 正文

抗战时日本为何不横渡黄河占领陕西?日军:倒是想,可就是过不去

时间:2022-04-12 18:48:47    来源:腾讯网    

在抗战中,日军虽然占领很多地方,但依靠西南和西北大后方,我抗日军民依然可以将其拖入持久战的泥潭中。而对于日军来说,战争是越打越艰难,虽然占领区在不断扩大,可人口和兵员严重不足的日本已经很难得在1939年之后再次取得突破。

如果说日军在两湖是因为薛岳指挥的第九战区的顽强抵抗,那么和早在1937年占领的山西仅仅相隔一条黄河陕西,日军却始终未能将其攻占。要知道当时的黄河宽度也就几公里,甚至于最窄处也才几百米。那为何当时占据武器装备和空军优势的日军不横渡黄河占领陕西呢?

其实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对于日军来说:这个黄河不好过,而且也没必要渡过去。

这个黄河不好渡

对于日军来说渡河作战的风险很高,这有来2个方面的考量:黄河水文条件和对岸抗日军民的抵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已经跟我们说黄河有多危险了,夏季水流湍急,没有点经验的船家都不敢在夏季的黄河摆渡。而且晋陕之间的黄河段除了南面潼关等少部分地方,都处于峡谷河流似从天而降,又一泻千里,吼声震动。

而且在渡口的选择上,日军也很难选择合适的渡口,一方面黄河两岸都是山谷,缺乏纵深,日军渡河部队的装备和物资又多,很难运输过去,一旦被守军方发现,渡河的部队真的就有来无回了。同时日军也缺乏渡河器材,日军别说军舰,就连陆军的内河艇也没多少。很多时候都是用小舟甚至是征用船家的木筏,这毫无意外增加了渡河的危险。根据曾偷渡过黄河的日军俘虏田中说过“船到河心,每一个浪头就是一座大山,船过了一个浪头,我们都吓得一脸煞白,全身发软。哪还能打仗,大大的可怕。”

而渡黄河的日军除了面临黄河天险之外,更是要面对守军的顽强抵抗。

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在抗战期间尝试大大小小的渡河作战就有几百次之多,特别是在1938-1940年间较为频繁,但毫无意外都以失败告终。比如1938年,日军第108师团企图南渡黄河,进攻我陕甘宁边区和延安八路军总部。在提前得到情报后,129师陈庚所部在神头岭布下伏兵,由772团(亮剑中程瞎子带领的主力团)担任主攻。在日军准备渡河的时候,我军突然杀出,反应不急的日军被打得大败,此战让日军折损了1000多人兵力,交了500多支枪,600多匹骡马。

此战之后日军就彻底放弃走黄河沿线进入陕甘宁的想法。

除了陕甘宁之外,黄河边上的重要渡口潼关则是日军重点突破的方向。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到1939年年底,日军从府谷渡口到潼关渡口,发动了大大小小20多次的渡河战斗,均以失败告终。日军虽然一度占据黄河对岸的登陆点,但都被守军调集来的援军歼灭在滩头,当时潼关常年驻扎着国军一个榴弹炮兵团(德制155mm),连对岸的登陆点都在其射击范围之内。整个黄河方向,国军一直保持将近20万的守军,所以在国军重兵防御下日军也很难有进展,渡江的都成为守军的活靶子。用当时日军的话来说,一旦被派做充当渡江的尖兵或者先头部队,那基本上就是“白给”,很多人在得到任务之后就当天写好遗书,托战友寄回家。

日军在渡江时候遇到的抵抗,可不仅仅是来自对岸,还有来自渡河点这边。

在1937年后我军和晋绥军残部在晋中、晋西北和晋南等地,都建立有敌后抗日政权,日军在河这边的一举一动都在我游击队的监控之下。因此他们很难隐蔽地组织起有效和大规模的渡河作战计划,而即使他们渡河,也会有敌后抗日力量对其进行袭扰。

因此对于日军来说,黄河天险很来就已经很棘手了,再加上河对岸守军重兵集团,以及敌后抗日力量的反抗,日军压根就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渡河攻击。

为什么要渡黄河呢

可能很多人会说,对于日军来说即使黄河防线再紧固,如果几十万日军集结起来,肯定也能突破。但那真的就是日军想要的吗?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日军对于黄河防线都是派出小股部队进攻,从来没有超过1个师团以上的重兵。

所以很显然,黄河防线并非日军的主要的突击方向。

对于日军来说,大规模占领中国的作战计划其实在武汉会战之后就已经结束,摊子铺得太大的日军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来控制占领区了。此时的日军已经从全面进攻变成重点进攻,从1938年以后,日军的主攻方向在两湖和河南地区,日军的作战目标很明确——攻占重庆,迫使国民政府议和或者签订城下之盟。日军黄河防线的华北方面军,更多是起到围剿八路军和维持治安的任务。

从1939年开始,正面战场的上高、长沙、常德、宜昌和石牌等会战都是在华中地区以日军11军为主。集中大量兵力也没能突破国军第九战区的日军,又拿什么去支援其他战区,虽然日军在1941年占领中条山后,曾制定过一次从西安进攻重庆的“5号作战”,也因二战的爆发而被迫搁浅。

在1942年之前,日军还是可以在关内集中更多的精锐师团,但到了二战开始后,大量的日军师团南下支援太平洋战场,最精锐的甲等17个师团,留在关内的才1个第三师团。本身关内日军就不富裕,二战一爆发,又得抽调大量兵力去太平洋填坑。

退一万步说,进攻黄河那边的陕西,除了南下进攻重庆和切断苏联的援助外基本没啥战略意义。但从1941年开始苏援就基本结束,而南下进攻重庆又要翻山越岭,得不偿失。

因而,从一开始进攻黄河就不是日军的主要战略目标,再加上本就分散的兵力和二战的爆发,让日军一直无暇顾及渡河作战。

雨田君说

在抗战中,黄河的那边作为抗日军民的大后方,一直在支援着全国的各地抗战。日军并非看不出这个隐患,但在全面抗战8年都没结过冰的黄河面前,他们前期进攻未果,后期又是兵力不够,从而一直未能踏入山西和西北。

正如我们文学作品中描述的那样,作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来抵御着日本侵略者……

—Theend—

关键词: 大大小小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