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7月7日,2023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峰会在合肥滨湖会展中心召开。会上,发布了全国20个生态环境治理典型案例,合肥一案例成功入选。其中一项“黑科技”填补国内空白。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该案例为“合肥高新区创新模式,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该区创新建立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率先在合肥实施工业碳积分试点。不断探索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在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上,高新区不断做“加法”。构建了一套指标评价体系,率先在全省完成绿色发展总规划和降污降碳路径规划编制。这套体系包括减污降碳、能源利用、资源利用、空间绿色、产业绿色、绿色科技、人居绿色、治理现代化8大类40项绿色化指标体系。
在园区内,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比如鼓励园区搬运车辆“油”换“电”,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占比100%,新建绿色建筑占民用建筑比例达100%。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绿色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以光伏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为核心的绿色经济,加快建设“合肥高新国际环保科技园”。园区内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500余家,2022年的总产值就接近1450亿元。
该区对园区家电、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创建了园区减污降碳及智慧能源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从减污降碳角度为招引项目和工业企业“画像”,打造一批“零碳工厂”和“零碳车间”。
减污降碳,创新是关键。在合肥这一优秀案例中,也体现了科技创新主体集聚效应的重要性。高新区集聚了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30多个科研成果转化平台,还集聚了阳光电源全球新能源研究院等200多个企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这也给了这里聚焦新能源、绿色材料、绿色制造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据悉,该地区一企业研发的“兆瓦级跨临界二氧化碳冷热联供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在全国应用推广比例达20%,每年可帮国家节约标准煤5000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亿吨以上。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张梦怡 实习生 方源
关键词:
上一篇:打造人们心之向往的城市模样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本报记者赵小菊支持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真金白银”,仅靠财政资金杯
2023-07-10 08:13
6月中旬,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启动202
2023-07-10 08:11
高温天气催热“清凉经济”◆海滨旅游热度不断攀升◆夜经济高品质烟火气
2023-07-10 08:10
□付玉婷7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解读《实施先进制造业“2023
2023-07-10 08:09
胜利油田聚焦端牢能源和粮食“两个饭碗”集约利用好每一片土地□记者贾
2023-07-10 08:02
进入7月,主流液晶电视面板价格上涨行情仍在继续。市调机构表示,终端
2023-07-10 07:48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今天发布,6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 1,比5月上升
2023-07-10 07:50
中信建投研报表示,当前市场上部分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地方债务、非标等
2023-07-10 07:56
碳酸锂期货、期权上市进入倒计时。上周五,中国证监会披露,已同意广期
2023-07-10 06:50
据了解,进入6月中旬以来,丽江古城内游客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古城内大
2023-07-10 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