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即时 > 正文

合肥“加码”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安全管理

时间:2023-02-20 06:42:50    来源:合肥晚报    


(资料图)

2月17日,合肥市安委会办公室下发通知,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安全管理。接下来,合肥市将积极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各地要将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安全管理纳入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任务清单”,定期研判重大安全风险,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积极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安委会,市直有关单位要牢牢守住大型群众性活动审批红线,从严审核活动安全工作方案等申办材料,提前对活动场所进行实地踏勘检查,不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坚决不予批准。对批准举办的,督促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完善应急预案,配齐配足安全设施和安保人员。

要严格人员聚集公共场所安全许可,公众聚集场所要依法向消防救援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安全责任、消防技术条件、消防安全管理等要符合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场所投入使用前,要依法依规办理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手续,取得房屋验收证明。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房屋,要按规定进行安全鉴定。

在监测预警方面,加快推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将风险监测预警范围由城市生命线领域全面拓展至公共安全、生产安全、自然灾害等领域,尽快实现“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的目标。

另外,综合运用巡逻值守、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人口密度热力图等方式,强化人流密度实时监测,及时采取引流、限流、疏散等避险措施,严防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安全事故发生。

为加强安全管理,要将人群经常聚集的广场等公共场所纳入监测网络并进行日常监测,设置安全提示等设施。在群众自发性聚集活动重点时段,加强对重大风险的分析研判,落实场所安全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人员聚集安全风险,避免管理盲区。

在隐患排查方面,通知要求,发挥好街道(乡镇)、社区(村)的网格管理前哨和探头作用,对辖区内高密度人员聚集场所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切实摸清风险底数,常态化滚动排查安全隐患,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

此外,公共场所管理(经营)单位要建立应急值守、监测预警和处置联动制度,设置应急值守电话、紧急呼叫按钮等,优化工作人员的呼应方法和手段,畅通人员聚集现场的紧急信息接收、上报渠道。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朱汗翔

关键词: 安全管理 公共场所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