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即时 > 正文

渔业劳动力青黄不接 十多天打鱼千斤还不够出海油费

时间:2022-05-06 15:35:41    来源:半岛都市报    

船长高价抢船工 月工资开到两万

5月4日,记者在红岛街道西大洋码头采访时,多位船长向记者诉苦,现在船员的费用越来越高,“虽说是船长,有时候自己觉着是在给船员打工。”

船长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0年左右雇一名船员出海,每个月只需要几百元。2015年前后,一个月两三千元也可以雇到好的船员。现在,这个费用比十年前涨了五六倍。

如今虽然用工越来越规范,但船员却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现在出海打鱼的,五六十岁的居多,30多岁的占比也就五分之一左右。

能吃苦、有经验的船员越来越少,船长们不得不开高价抢人。好船员的工资于是水涨船高,现在一个月在一万六七千元,再加上保险等各种费用,差不多需要两万元。

能出海的人越来越少,主要是“出海打鱼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导致一些老渔民在旧渔船退役后,也跟着一起放弃了打鱼的营生”。今年已经63岁的老刘,在2018年就结束了海上打鱼的生涯,将原来的渔船卖掉。作为在渔村长大的人,他从20岁左右跟着长辈出海,干了30多年。

“其实,我跟很多普通人一样,也有点晕船。只不过常年在海上漂着,慢慢惯了而已。”老刘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他们小的时候,也没有太多的选择,就选择了出海打鱼。

“一般干到60岁左右,都干不动了,基本上就选择从海上退出来了。”老刘说,主要是体力跟不上了。出海打鱼是个苦活、累活,时出去一趟,在海上少说10多天。从撒网到收鱼,一天也得忙活10多个小时。这些劳动全是体力活,他们这些老渔民,手上都是满满的老茧。“在海上干活不比陆地,躺在船里也是风吹日晒。风浪小点还好,风浪大了基本上休息不好。”

另外,出海打鱼得忍受住寂寞。茫茫大海,漂着孤零零一艘小船。以前渔船的马力小,光是回码头就得10多个小时。不仅如此,海上通讯不方便,家里更是照看不上。即使家里有事,也没办法赶回来。此前,基本上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妻子一个人忙活。

如何看待年轻的渔民越来越少?老刘说,他们年轻的时候没有太多选择,只能跟着祖辈们出海。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是上过大学,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有了各种各样好的工作,“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条件也不错,干不干渔民都挺好。”

七十多位船长

超九成“50后”

这两年,随着老刘年纪越来越大,子女也已经成家立业,需要帮忙照看孙辈。于是,老刘就将渔船卖掉,在附的造船厂找了一份工作。

“现在的工作相对轻松一些。”老刘说,他主要负责木船的制造,但是现在大力倡导使用更耐用的铁皮船,最这两年也没有太多的生意,再加上渔船的需求数量并不多,每个月也就几千元收入。

记者从红岛街道办了解到,目前辖区总共有400多艘渔船,其中出海打鱼的大概70多艘。其中,开船的船长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60岁以上也有,但是并不多。50岁以下的只有不到5人,最年轻的也40多岁了。出海打鱼还是一个比较辛苦、比较累的体力活,过了60岁以后,慢慢体力也跟不上了,出海也会面对更多的风险。

不仅如此,渔船的数量也在减少。刘方勋回忆,红岛出海打鱼的船高峰期是1995年前后,当时很多渔民购买了渔船,这也是渔村最繁忙的时候。2008年左右,一艘渔船就得六七十万元,多是300匹马力的木头船,六七个船员。

刘方勋说,渔船减少最多的时候在2015年前后,“这其中有各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工作的选择更多了,有些人干脆把渔船卖了去打工。另外一方面,一些老船长年纪大了,渔船也到了使用年限,很多人不愿意投入,干脆转行,这也是一部分原因。”

在崂山王哥庄的港东鱼码头,船长王先生说,他们这的情况也基本差不多。这两年社区经济发展很好,很多人都不再出海打鱼,“即使还有渔船,也是在海捕捞一些小鱼小虾。很多人都选择回家开农家宴、民宿,年轻人更不愿意吃这个苦。”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桂东)

关键词: 红岛街道办事处 红岛打鱼 渔业劳动力青黄不接 鱼类资源丰富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