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为什么崇祯殉国的时候,身边除了个老太监,无一个文武大臣殉死

时间:2022-04-02 21:56:5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1644,明朝末年,大厦将倾,这个最铁骨铮铮的王朝即将崩溃。

3月19日凌晨5点,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城,7点进入皇宫。

崇祯站在万岁山,往下再看一眼昔日的北京城,已变得烽火连天,他悲痛的吊死在了一棵歪脖子树下。

并留下了一行段怨恨大臣的绝命书:

"朕虽德薄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丧心误我,非朕之罪。每抚心自揣,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也!"

陪同吊死的据说还有个太监王承恩。(此处存疑,据清初的郑达先生考证,崇祯当时是独自一人吊死,并无太监在身边)

真的是大臣拖累了他崇祯吗?一,明朝亡国,崇祯有罪

天启帝死时,因为被魏忠贤和客氏联合残害了怀孕的后宫妃子,导致无子嗣继位。

崇祯作为天启帝唯一同胞弟弟,得以继承大统。

然后,崇祯除掉了狼狈为奸,祸害天下的魏客联盟。

17岁的他,由此意气风发,呕心沥血辛勤理政,期待再来一发大明中兴。

然而,事与愿违,在1629年--1630年时,后金皇太极绕道蒙古入关,兵围京师。这是著名的"己巳之变。"

在此战后,督师袁崇焕被崇祯下狱,8月,被崇祯凌迟处死。开了崇祯杀大臣如杀猪狗一样的模式。

以至于《明史》评价崇祯杀袁崇焕导致的后果是:"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孙承宗老迈,唯一有能力抗金的袁崇焕被杀掉,大明进入了被后金随意切割的鱼肉状态。

其实,以我们后世人的上帝视觉来看,袁崇焕只要他能抗金就行了,崇祯把他放在抗金前线就是放对了地方,不管怎么说,他在,后金就不可能越过山海关。

至于绕道蒙古,这是后金偶然发现的战略,那时候后金国内大饥荒人吃人了,他又打下了蒙古草原,学蒙古人入关来抢劫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而且九边兵镇也挡不住连年的蒙古入寇,崇祯却把后金入寇的愤怒撒在了袁崇焕身上,是用人多疑、刚愎自用的表现。

此后的卢象升,在清军第四次入关时,血战巨鹿贾庄,被包围杀死。当时卢象升的老爹过世,崇祯不准他回家守丧,把他提拔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剑,让他指挥各路援兵。

奇怪的是崇祯没有撤掉高起潜的军权,也没有罢掉杨嗣昌的兵部尚书一职,以至于这两个人为了和议,为了争权,处处与卢象升作对。

当时清兵正在关内大肆烧杀抢掠,空有指挥权的卢象升只能指挥自己本部的5000人马,与数万清兵死磕。

在战斗中,卢象升向近在五十里的鸡泽高起潜军救援,高起潜却完全不理会。导致卢象升的天雄军弹尽粮绝而死,他本人刀斩数十人后力竭,被乱刀砍死。

高起潜听说了卢象升战死,直接带着大军跑路了。

后来,高起潜这个阉人隐匿卢象升死讯,杨嗣昌诬赖卢象升不战而逃,导致卢象升死后得不到应有的抚恤,奇怪的是事后,这两个人都没被崇祯问责。

杨嗣昌污蔑卢象升的记载在《野史无文》里:

"宣大总督卢象升帅师勤王,至保定贾庄,血战死,物议纷纷谓亡去。有随营打点骑尉俞希龙,下东厂太监王之心鞫。希龙极称其忠勇有谋略,实陷陈而死。之心以为诳,加酷刑无完肤。仰天叹曰:『国家若负卢公,再无忠臣也』!言毕即死。"

类似崇祯这种用人存疑的操作很多,洪承畴与孙传庭也是被崇祯催促害的。

终崇祯一朝,换了50个大学士,其中周延儒、薛国观被处斩,钱龙锡、刘鸿训被流放。刑部尚书换了17个,其中处死1个,庾死狱中2人。兵部尚书被处死2人,总督被处死7人,巡抚被处死11人。

崇祯至死都执迷不悟,以为是大臣拖累他,其实是他自己本身性格的问题,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那么多的能人,都被他搞得死的死,残的残,还妄想大明中兴?

如此对待他的下属,下属能有几个为崇祯卖命?所以明亡前,人心早已散了,谁还陪他一起上吊?二,忠君与爱国

史书上说,崇祯上吊时,只得一个老太监王承恩陪他一同吊死。

不要误会,这老太监并非是高大上为国捐躯的人,而是因为王承恩对待崇祯犹如自己的孩子一样的感情。

他从明万历年间进宫,就开始担任信王府的掌管太监,朱由检(后来的崇祯)一出生开始就照顾着他,几十年的亲如家人的感情,一旦在崇祯死亡后,他就失去了感情寄托,加之又是个年老的太监,生活无望,所以不如上吊而死,陪家人(崇祯)走黄泉路。

这在古代属于忠君思想,极受封建王朝推崇。

当时的崇祯,滥杀大臣,很多朝臣早已与他离心背德了,所以当时整个京城能陪他去死的,只有太监王承恩一人。

但是崇祯可是国君,他死亡,意味着亡国。

所以,很多士大夫听说亡国后,纷纷殉国,这与忠君不一样,他们是爱国之士。

殉难名录

乐候刘文炳、惠安伯张庆臻、宣城伯卫时春、左都督刘文耀、驸马公巩永固,他们全家自尽殉国难。

内阁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兼翰林掌院学士倪元璐、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邦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施邦耀、大理寺正卿兼大司马提督军务吴麟征、都察院右都御史陈良、刑部左侍郎孟兆祥、兵部左侍郎王家彦、詹事府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周凤翔、右春坊右谕德刘理顺、翰林院检讨汪袆、户科都给事中吴甘来、右春坊庶子马世奇、太仆寺寺丞申佳胤、大理寺卿凌义渠、锦衣卫指挥王国兴、锦衣卫指挥李若琏、史部考功司主事许直、兵部郎中成德、河南道监察御史王章、兵部主事金铉、光禄寺署丞于腾蛟、御史赵撰、赐进士出身孟章明、五城兵马司马姚成、原任濮州知州马象。

以上人员皆殉国死,他们不是殉崇祯。

此后,天下人听到亡国的,士农工商,社会各界都有很多人以死殉国的,都被钱粤只一一记录在《甲申传信录》里。

可惜,这种士大夫为国赴死的铁骨精神,被满清入关敲断了,剃发易服,奴才跪拜,不从者杀。

所以满清亡国时,只剩下一群吸鸦片、斗蛐蛐、提鸟的遗老遗少留恋皇权带来的利益,而围在溥仪身边。

明与清,一个是站着死,一个是跪着生,鲜明的对比。

参考:《明史》、《甲申传信录》、《野史无文》

关键词: 兵部尚书 狗一样的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