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为何古代皇帝的谥号越来越长,是皇权逐步加强还是大臣曲意逢迎

时间:2022-04-02 12:49:3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所谓谥号指的是人在死之后后人对他这一生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谥号并不是只有皇帝特有,许多对朝廷有功的大臣也有谥号,如明朝太师张居正的谥号是文忠,戚继光的谥号是武毅等等。相比于大臣的谥号,皇帝的谥号在很早就出现了。

在商朝的时期,人们对皇帝主要还是直呼其名,或者称庙号,如商朝武丁王被称作高宗。当时起庙号有着严格的规范,必须是祖有功而宗有德,否则不能起庙号。

后来姬发于岐山率兵起义,最终攻破朝歌,商王帝辛于鹿台自焚而死,于是姬发建立周朝,并追封帝辛为商纣王。这算得上是历史上第一个谥号,也是第一个恶谥了。从今以后无论皇帝有多么昏庸多么不堪,也没有得过"纣"这个恶谥。

在周武王姬发登基之后,便废除了庙号这个制度,开始普遍的使用谥号,在春秋时期谥号的使用尤其明显,如晋文公,楚庄王等等,这其中的"文"和"庄"都是谥号。在这个时期谥号大多还能保持其公正性,如楚灵王中的"灵"就是恶谥。

一、 谥号开始发生偏转

等到战国后期,秦国逐渐强大了起来,最终统一六国,夺取天下。

在夺取天下之后,秦王嬴政取消了谥号,开始自称始皇帝,令子孙后世称二世,三世,传之无穷。但是秦始皇没想到的是,自己创立的大秦帝国寿命会如此之短,后来刘邦攻破咸阳,秦朝灭亡,汉朝建立。

在汉朝的时候,刘邦又恢复了庙号和谥号,但是汉朝对于庙号的给予十分慎重,仍然遵循着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原则,因此汉朝获得庙号的皇帝不多,当时人们对于皇帝的称呼还是以谥号为主,如汉文帝,汉武帝等。

但是此时的谥号其实已经逐渐偏离了本意。如汉惠帝刘盈,他是谥号"惠"就是一个的美谥,但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刘盈其实是一个十分平庸的皇帝,终其一生他都活在他母亲吕后的阴影之下,于国于民没有做出丝毫的贡献,但是死后却获得了这个具有赞美意义的谥号,由此可见此时谥号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另外汉朝皇帝的恶谥特别少,比如西汉加东汉一共有二十三位皇帝(在位时间过短的不算),只有汉灵帝中的"灵"是恶谥。据《逸周书.谥法解》中记载。乱而不损曰灵、不勤成名曰灵。剩下的皇帝都没有恶谥,即使除却汉殇帝等平谥外,其余的都是美谥。

这就很离谱了,汉成帝在历史上确实是毫无贡献,他在位期间不仅宠幸后妃,如赵飞燕赵合德等人,而且任凭外戚专权,当时的王氏就是这样把握朝政,最终将西汉推向灭亡的深渊的。

二、 谥号失去作用的时间

到了后来皇帝的谥号字数变得越来越多,失去了他本身的含义,但其实这一现象从汉朝时期就开始了,在春秋战国时期,谥号都是以一个字为主,但是到了汉朝时期,皇帝的谥号往往都加了一个孝字,只不过因为都加了孝字,没有区别。所以后世的人们在称呼他们的时候都省略了这个孝字而已。

但此时很明显,所谓谥号已经不是完全按照 《逸周书.谥法解》来了,而是加入了当时的主观判断。

得到汉朝灭亡,中国进入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时代极为混乱,各大势力都忙着争权夺位,朝代更迭速度极快,因此并没有人注意庙号和谥号的问题(即使有也流传不下来),后来隋夺得天下,但是却历经二世而亡,并没有做出什么功绩,其子孙也没有时间考虑谥号的问题。

到了唐朝这个大一统的朝代。使得皇帝和大臣们终于有时间来思考谥号的问题了。

在当时,唐朝设立了诸多措施来分化丞相的权利,使得皇帝的地位直线提高,大臣们都开始巴结皇帝,因此谥号逐渐变得失去意义就不奇怪了。

第一个发起此项改革的是武则天,当时武则天为了表示自己皇位的正当,开创了可以追封的先例,借着这个先例,武则天开始大肆追封自己的父辈和祖辈。而唐朝后来的皇帝也开始追封自己的祖先。

如唐高祖李渊,最开始的谥号是"太武皇帝",但是随着后世的追封,变成了"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而唐太宗李世民的谥号则从"文皇帝"变成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也就是说在当时人们开始往谥号上强加溢美之词,使谥号完全变成了一个没有评价行为的物件。

此时有一些作风不良的大臣们,他们为了官位开始绞尽脑汁的给皇帝加谥号,无论是不是符合皇帝生前的政绩,这些都不重要了,至于什么《逸周书.谥法解》就更不会参照了。而此时的皇帝也乐得如此,毕竟谁不愿意被人夸呢。于是此时的谥号直接变成了皇帝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

此后的谥号就越加越长,在明朝时期,皇帝的谥号增加到了二十一个字,到了清朝则增加到了二十三个字(开国之君除外)。在当时,称呼皇帝已经不称呼谥号了,而是称呼年号,如康熙帝,乾隆帝等等。

三、 关于谥号越加越长的原因

其实谥号越加越长的原因就是皇权的高度集中化,尤其是明朝在废除丞相制度之后,这种现象便愈演愈烈。

我们可以从与谥号并列的庙号一窥究竟。在古代有着"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规矩,因此古代皇帝如果不是开国之君或者政绩优越,是很难获得庙号了。即使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刘启都没有庙号。

但是到了唐朝时期,庙号的禁忌开始松弛,不再是"祖有功而宗有德"。而是所有的皇帝,无论是否对社稷有功,都可以拥有庙号,配享宗庙。这就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体现,毕竟规矩是人定的,在皇帝眼中,这都是可以改的。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逸周书.谥法解》

关键词: 祖有功而宗有德 夺取天下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