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古代两军交战,为何不斩来使?古人:斩了后果很严重!

时间:2022-04-02 11:39:5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古代两军交战,为何不斩来使?古人:斩了后果很严重!

古代战争一直是许多历史爱好者所研究的对象,小天也是其中之一。对于古代战争的一些"潜规则",小天自然也有所研究。以前看古装剧,总会听到这一句话,那就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这一不成文的规定,在许多古装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特别是一些春秋战国的战争剧,对于这条规则大家都十分恪守。当时小天就在想:两军交战,彼此都是敌人,应该是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那么,对方的谈判人员主动送上门来,我方为何要放过他们呢?

仔细研究相关史料后,小天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首先,中国素来礼仪之邦,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出自春秋。那是楚国去攻打齐国的时候,楚庄王派出大将申舟出马,然后楚庄王说,不要从宋国过去。本来,楚庄王是一番好意,没想到的是宋国听到这一消息后,非常生气,觉得这是对宋国的侮辱,于是他们就直接将申舟给杀了。这一下可激怒了楚庄王,于是,楚国就不去打齐国了,反而去进攻宋国。

要知道,宋国只是一个小国,哪打得过强大的楚国,于是,楚国围攻宋国9个月之后,就扛不住了,而宋国的背后则是强大的晋国。当时,晋国不敢与楚国交手,想让楚国和宋国打一会,自己再来坐收渔翁之利。然而看到宋国有投降的趋势,于是慌了,赶紧派人去给宋国加油打气。

然而,半道上这个使者又被楚国的人截住了。当楚庄王得知此人是晋国使者的时候,于是,他就让使者告诉宋国,让他们赶快投降,晋国不会支援它们的。

然而,晋国使者是一个很有底线的君子,他表面上答应楚庄王,实际上,当他来到宋国的时候,却改口让宋国坚持,晋国的援军马上就到。

楚庄王非常生气,于是抓住了使者想要杀掉。但是使者却说,我是晋国的人,理应为晋国卖命。楚庄王觉得此人很有骨气,于是就没有杀掉他。

然而,楚庄王却没有因此放弃攻打宋国,而是加大了力度。后来宋国实在是撑不下了,于是杀害申舟的主将华元交了出来。于是,华元来到楚军中和楚军谈判,告诉他们,宋国和楚国因为申舟这件事有些误会,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他愿意以自己的性命来换取楚国退兵。

楚庄王是个爱才的人,听到华元这样说,也没有难为他,还和宋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只不过华元就此成了楚国的人质。

自此之后,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就成为了古代战争的一个主要旋律。这个不成文的规定,一直在中国乃至世界流传。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一个规定,就是因为两国虽然在打仗,但是彼此都会为自己留下一个退路,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使者作为一项危险而又特殊的职业,担负着两国外交的事务,如果哪个国家破戒,将使者斩杀了,必然会让敌人更加痛恨自己,最终只能鱼死网破,而且还不能落下一个好名声!

那么,有没有斩杀使者的案例呢?有!而且很多,汉初的耿恭便是如此。耿恭是一位杰出的将军,有勇有谋。他在于匈奴作战的时候,便使出了一招骗降战术。他为了胜利,把匈奴人的骗进城里谈判,然而却在城内设伏,杀死了匈奴主将。虽然战争获得了胜利,但是耿恭却成为了人们唾弃的对象,大家都觉得,他这样做是非常不道德的,实际上就是小人的行径,于是耿恭也受到了汉朝皇帝的排挤,最后下场凄惨!

除了耿恭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案例。近代也有,而且还是清末时期。那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大军压境,咸丰帝打不过,自然想谈判。于是,英法派出使者过来谈判。然而,当英法的使者前来的时候,却因没有下跪被咸丰帝抓了起来,并且将谈判人等扣押了起来。

之后,这些人受到了清军的虐待,只有18人活了下来。英法高层知道后,非常生气,于是再次发动战争,直接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由此可见,两军交战斩杀来使的后果有多严重!不过,总的来看,小天还是觉得,斩杀不斩杀来使,只是考验一个国家和军队主帅的道德问题,然而,左右一场战争的决定因素还是两国的国力差距。如果大清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那么,即使咸丰帝杀了那几十个使者,英法也不敢入侵北京!没办法,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一直都是拼的硬实力!

关键词: 不斩来使 为了胜利 后果很严重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