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清朝的左都和右都御史,究竟有何不同?专家:一字之别,差之千里

时间:2022-04-01 20:53:3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俗话说"如鱼饮水,冷乱自知",更何况"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作为皇帝,虽然可以受到百官朝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一手遮天,叫百官俯首称臣,其实时不时也会受到大臣约束,一旦有大臣们认为不对的事情,便会上奏烦请皇帝,言官的权力到了明朝时期更是大的不得了。

说什么皇权高度集中,天子号令诸侯,到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瓦解,皇帝也是需要掌握分寸,做到政治清明、查漏补缺。在明代的时候,言官的权力可以说是比较大的。有时候言官发起火来,连皇帝都拿他们没有办法,皇帝有时候都要受言官的窝囊气,因为他们言语暴戾,甚至恶言相向。

他们也可以弹劾官员 ,书写奏折。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明代官员都察院的御史,都察院御史主要是指的是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但千万别小瞧了古代左右两个字,这里面的门道可深着呢。

我们在明清的一些影视剧中就能发现一些门道,每当出现发生重案,惨案时,就会交由一个叫三司的部门进行审理。这三个部门分别是刑部、大理寺还有都察院,它们的权力很大,一点也不能小觑。

都察院的权力主要存在于明清时代,都察院是由前朝发展来的,表面上主要掌管监察、弹劾以及建议。其实他们不仅掌管这些,还拥有大事立决、小事独断的权利。属于当时最高级别的监察机关。

同时,它们属于天子心腹部门,只要发现有大臣祸乱朝政,他们都会对其进行弹劾,当然,一些品行不端的官员自然难逃他们的法眼。明清两代之间的都察院虽然有一些小区别,但大致基本是一样的,职责就是监督文武百官。大明朝洪武十五年的时候,设立了左右都御史的职务。

左右都御史是都察院的最高长官,在明朝时期,左右都御史是正二品官职。后来到清朝时期的时候变化了几次之后,成了从一品的官职。这两者等级虽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不过既然分了左右,那肯定还是有不同的用处的。左都御史与右都御史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不用外出。而另一个需要去地方处理军政要务。

在一些影视剧头衔大的官员一般都会兼任都御史。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啊,只要你认真观看影片,不难发现,无非是为了方便。一方面,身为都御史,他们的权力比较大的,重要的是都御史在外处理军政要务的时候,可以直接对接皇帝,就是说不需要在一级一级向上呈报,不必再请示他人。

另一方面,拥有了面见皇帝的直接性,不需要层层通报,与此同时,皇帝也可以尽快收到奏折,在一定程度上是增加了决策效率以及官员的办事效率,在这一点上来说是极其方便的。

这样看起来似乎右都御史权利会比左都御史大,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古代向来是以左为大,以左为尊。左都御史的职权还是相当大的,主要负责的是全国范围的事物,而右都御史仅仅负责部分区域而已,这就相当于皇帝和王爷。

再者,加上古代以左为尊的顽固思想,左都御史自然会比右都御史的地位要高,不过,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名义上他们的地位都是一样的。仅仅是因为一字之别,其地位就差之千里。

左右两个御史堪称皇帝的"左膀右臂",忠实可靠。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是分工不同,他们各自权力都是较大的,只是放在一起来说左都御史的权力较大一些。

然而到了清朝后期,随着清朝的官员的逐渐增多,右都御史的职位才日渐衰落,最后落为了不重要的虚职。那么这个职位在当时为何没有取消呢?实际是为了加固外派的官员的尊荣罢了,就像前面说过方便外出大员行动。威风八面,威慑四海。展示大国风采,大国荣光。

关键词: 右都御史 左右都御史 差之千里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