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纸上谈兵”的赵括,凭什么挤下廉颇的位置,一代名将做错了一点

时间:2022-03-31 18:57:3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廉颇不仅是赵国名将,更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之前曾经跟齐国的战争中大获全胜,也因此被赵王提拔重用。之后还经历了数场战役,所以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相比较而言,赵括虽然熟读兵书、熟悉用兵之道,但是从未上过战场,只会纸上谈兵,到了实际战场,就不会变通。

下面分析赵王任用赵括的原因,因为经验并非君主任用人才的唯一标准,比如姜子牙,只是一介匹夫,虽然熟读兵书,但是之前从未上过战场,只是听闻很有才能才任用他。另外,赵括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是他的父亲赵奢是战国名将,他本人也熟读兵书,是赵国的一大功臣,所以赵王爱屋及乌任用他,幻想他能出奇制胜。

在这场战争中,廉颇才采取的是防守的策略,双方拖得时间时间久了,秦军就会坚持不下去。就是因为秦军坚持这么久都没有打败赵军,所以秦军就在赵军中散步谣言说秦军最忌惮赵括做秦军首领。因为赵括是名将赵奢的儿子,赵奢在之前跟秦军的战争中曾经打败过秦军。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而且他是赵国王室子孙,赵王又急于求成,幻想赵括一定像他父亲那样骁勇善战,所以一定会取得胜利。

廉颇这一代名将其实也做错了一点,它以为的认为战争拼的是时间和耐力,这样一守就是三年,持续这么久,赵国国库亏损、国力下降,眼看马上就要抗不下去了,赵王也忧心如焚。尤其是粮食供应方面,秦国在西部地区有很多粮仓,而赵国当时因为国库短缺,向其他国家借用粮草,人家不给。所以再这么耗下去肯定会很惨的。赵王就想着干脆转守为攻,与秦军拼上一拼,可能还有活路。而廉颇根本就没这个意思,只是单纯考虑军事战略方面,对于赵国的经济承受能力考虑不周。

赵王选择愿意主动进攻秦军的赵括,成为了赵括的靠山,即便手下大臣都不同意,毕竟后面有赵王支撑,就有了长平之战廉颇的位置被赵括挤下来的情况,而此时秦国军队最后更是换用了名将白起,赵国失败已成定局。看了这篇文章,你们怎么认为呢?欢迎留言评论、点赞并分享,感兴趣的可以添加关注,谢谢大家。(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关键词: 纸上谈兵 急于求成 爱屋及乌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