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宋孝宗式无奈:有“中兴之能”,却无“中兴之臣”

时间:2022-03-31 14:57:4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靖康之耻后,金人在中原地区寻得张邦昌作为中原地区的代言人。与此同时,河北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正集结部队准备新立政权。果不其然,在张邦昌退位后仅仅十一天,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

宋高宗这个皇帝比他父亲、兄弟好不了哪去,名义上似乎是个奋勇抗金的"中兴之主",却只是个"花瓶",有名号却无能。之前大好的抗金时机,他丝毫不珍惜。在金人镇压两河人民反抗、无暇入侵时,他却早已成了惊弓之鸟。面对众位抗金大将,如宗泽的请缨,他却置之不理,一心想到江南偏安。

不仅如此,他非但没吸取前朝蔡京的教训,还极其信赖秦桧这样的奸臣,以致岳飞惨死。当然,这里面赵构也不是小白兔。

赵昚(虽然这是即位前高宗才给改的),这个名字改动频繁的皇子就这样诞生了。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并不是皇子,只是赵构的养子,实际上是赵匡胤的七世孙。有趣的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传位"给其弟赵光义,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又把皇位"还给"了赵匡胤的后人。

其实,虽然久居深宫,赵昚对国家形势却颇为关注。对于国家的耻辱,赵昚虽没有亲身经历,但也感同身受。面对忠臣的被贬,朝内主和声一片,赵昚也不能有多少想法。他只能等,等待某一天能改变这一切。

终于,在绍兴末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发动全面侵宋的战争,赵昚再无法按捺住内心的报国热情,主动请求出征。不过,这可犯了大忌,"太子"出征算什么?岂不是要夺权,幸好在史浩的指点下,他承认错误,这才打消高宗疑虑。

不过,他也正凭借这一举动,赢得了满朝的赞扬,最后成功被立为太子。

即位之后,雄心勃勃的孝宗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他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划北伐事宜。虽然准备很不充分,也有许多反对的声音,孝宗还是顶住压力,在尚存的主战派支持下毅然决然北伐。

不过,事实证明,孝宗还是太嫩,也佐证了一点--"孝宗有中兴之能,却无中兴之臣"。"符离师溃"后,孝宗开始动摇,于是乎竟任用了主和派"汤思退"为相。汤思退,汤思退,真是人如其名,尽想着撤退,这使得南宋肉没讨着,又丧失了大片领土。

宋孝宗的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失败了。不过,他并没有灰心,失败反而让他意识到国内军事实力的孱弱。要想强国,首先得发展经济,这才能为日后的战争打下家底。

带着这种念头,孝宗开始着力恢复经济,这为后来南宋的繁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他也并没有放松军事装备,也曾多次亲临阅兵场,督促训练。

没错,孝宗这几步棋走得都不错。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他本该成为恢复宋室的响当当第一人(虽然他确实是南宋最好的、最有作为的皇帝),但事实上并没有。因为,正当他准备开拓疆土时,老将接连凋零,而虞允文的去世又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舆论压死人,偏安的大环境,也能消磨一个皇帝的意志。主战派接连死去,主守派占据上风。什么现在发展经济,日后再图恢复,都不过时骗人的童话。宋孝宗意识到,自己似乎没希望成就霸业了。

意志消沉的孝宗再次投入国民经济发展中,他想要打造一个盛世给接班人,希望儿子光宗能继承其志,率领宋朝雄师收复故土。

事实上,这只不过是孝宗的一厢情愿,他儿子光宗就是懦弱无能之辈,甚至带点神经质。更可悲的是,孝宗是个极其孝顺的皇帝,而他儿子却是个著名的不孝之人,甚至连去看退位后的孝宗都不愿意。

总得来说,孝宗活出了一个作为一个皇帝应有的骨气,也打造出一个令人惊叹的盛世,让南宋成为当时世界最繁荣的国度。不过,要说孝宗最大的特点应该就是悲情了。壮志在身却未能酬,希望安享晚年却遇到个不孝子,以致怏怏离世。

这不是命,这大概是命吧。

关键词: 开国皇帝 发展经济 即位之后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