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汉朝有多血性三百汉军打两万匈奴兵,血战一年剩十三人仍不撤退

时间:2022-03-31 12:44:3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每当涉及到国际问题时很经常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句话:"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从何而来呢?其实这句话来源于一个热血王朝--汉朝。

在公元前60年西汉王庭为了方便管理西域,在那里建立西域都护府,设西域都护,正式派兵驻扎西域,管理地方事务。但是由于西汉王室逐渐衰落,西汉又分裂为五十五个小国且多数重回匈奴控制,西域都护也形同虚设,于是渐渐就被罢免。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一直在继续,匈奴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不断卷土重来。

到了公元48年,有天生将才美名的耿恭平定车师,被封为戊己校尉驻守西域,但是第二年,匈奴两万大军就包围了耿恭驻守的金蒲城,当时耿恭手下仅有不足三百士兵,但他临危不惧,带着这些士兵抵御,还用"汉家神箭"的计谋骗过了匈奴人。不久后狂风大作,倾盆大雨让耿恭找到机会进攻,大杀四方,匈奴还没从"神箭"的谎言中走出来,又见汉军能"呼风唤雨",于是自乱阵脚,给了耿恭可趁之机,最终兵败撤退。

但是一次两次的失败对于匈奴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他们可是打不死的小强!于是在耿恭转守疏勒城之后又来了。

这次匈奴倒是学聪明了一点,他们想要切断疏勒城的水源来渴死汉军。可惜他们遇上的是耿恭,一个如有神助的男子。耿恭带着士兵在城内试用各种方法让大家能够有水喝,他们甚至靠喝马粪榨出的"水"苦苦支撑,最后连马都渴死了,他们只能尝试挖井,然而并没有挖出水来。当众人以为这就是绝境的时候,耿恭开始拜天求水了,也许是耿恭的诚心感动了上苍,这水还真让他求来了。只见泉水从他们挖的井内喷射而出,汉军喜不自胜,只觉得果然天佑我大汉。

但事实是,因为匈奴把河水拦截,导致汇集的河水渗到地下,形成地下河,流到了疏勒城里。耿恭又故技重施,让士兵到城头炫耀他们的水,匈奴又相信了他们的"神助论",杀光汉军的心更加坚定了。

此时的耿恭不过是在施缓兵之计,他们正在等待援军的到来,但是援军没等来,等到的只有匈奴更猛烈的进攻。

而此时的汉庭,在办完汉明帝的丧礼后终于有空就:要不要派兵援救西域这一命题展开讨论。就在反对派以为自己即将获得这场辩论的胜利时,正方第n辩司徒鲍昱发言了,大意是如果连正在一线死守的士兵都不救,以后谁给你守天下?你这不是要寒边关将士的心吗?这话说到了新皇汉章帝的心坎儿里,他猛地站起身说了一句:"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凡我大汉子民,虽远必救!"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公元75年的冬天,援军从京城出发历尽千辛万苦到了天山,但是因为在柳中城和敌人打了一场,损耗了部分兵力,就有将领认为再走下去损耗更多,而且说不定耿恭他们早就死了。但是耿恭派回请求援兵的部下范羌执意带着愿意走下去的士兵前往,幸好有了范羌的坚持,耿恭和余下的十三人才能获救,他们为了祖国的安危坚守到了最后,而国家也没有令他们失望。最后由郑众上书,朝廷给了这十三位英雄应有的封赏。

关键词: 虽远必诛 西域都护 以为自己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