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后金政权的建立和扩大,是否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时间:2022-03-30 17:45:1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1620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同年建州女真部落的首领努尔哈赤已叛变四年,萨尔浒战役后,攻占明朝在辽东七十余城。东林党势力不断扩大,魏忠贤依附明熹宗朱由校默默发展自己的地下党羽,与此同时,辽东防线一时缺少指挥将领,朝堂上,明熹宗少理政事,东林党意在改良明王朝,魏忠贤又会如何阻碍呢?努尔哈赤又是如何在明朝眼皮底下建立自己在辽东的政权?

又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统一建州女真族各部落后,建立后金(与爱新协同,表明承袭完颜氏的金朝)表面忠顺明王朝的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的第三年后,野心壮大,为了满足自己的政治目的,发布七大恨,意欲激起后金女真族人对大明的敌对。占领明朝在辽东的七十余城后,努尔哈赤打起了宁远城的主意。

孙承宗跟一般将领不一样,他是个精明的人,而且很狡猾,又深得皇帝信任,魏忠贤也拿他没办法,像这种说一不二脑子又会拐弯的人,魏忠贤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熊廷弼死后,努尔哈赤不知有多高兴,就差普天同庆,敲锣打鼓了,孙承宗的到来也没能引起他多大的注意力,结果在短短几年之内,孙承宗收复辽东近千里的土地,而且此人行事干净利落,不留丝毫破绽,有机会就钻,打不赢就守,努尔哈赤拿他也没任何办法。

但是后来,孙承宗主动辞官回去了,因为他所依托的东林党被阉党陷害,为首杨涟,左光斗,黄尊素的东林党等人下场悲烈,东林党已经覆灭了,远在辽东一线的孙承宗也躲不过魏忠贤的迫害。

了解明末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末年,财政税收入不敷出,边防战事频繁,都城以南农民起义屡禁不止,一切物质的基础需要依靠货币和商品,如果没有了这些物质基础,国家就会陷入财政危机,再加上明朝后期内忧外患,一个政治团体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存在,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一件标志性的事情而去否定它整体存在的意义。

对于明后期所处的问题,有这么一段简单的形容:上边的人没有好处了,就会想着压榨下边的人,时间一久,下边的人难免不满。更何况明王朝?自己分内的事都做不好,靠什么,靠边防那些打仗的吗?掐架,掐着掐着,朱木匠天天就知道搞木头(天启皇帝),也没心情管,局面越来越严重,下边的人眼瞧着没有好处了,就会勾结外边的人,这样就误了国了。

孙承宗懂了,所以,就算他想去拯救明王朝,想去打赢这场仗,也是无济于事,于是,他干脆辞官不做了,魏忠贤估计在梦里都能笑醒吧。

宁远城,易守难攻,后面靠海,袁崇焕保证了城墙军备充分的同时,利用海运,又保证军粮运输的通畅,此战,必定很激烈。

魏忠贤一天不搞事,就坐不住,一看袁崇焕把烂摊子收拾好了,觉得这个人可以,想去拉拢,奈何人家压根不搭理他,魏忠贤全身上下的人品压在自己名字的这俩字上了,啥正事也没干过,不让我好过,我就给你使绊子。

没想到,绊子还来不及使,到了半路被崇祯皇帝这个青年儿咔嚓了,魏忠贤手下的人也窝着一股子气,暗里跟后金军勾结使离间计,明里上书弹劾袁崇焕与后金军勾结,放人家入了关诸如此类,明眼人都知道是扯淡,崇祯帝管不了这么多了,毕竟半路当的皇帝,对辽东一事暂不了解,听信谗言,把袁崇焕处死了,没收其家产,但实际上袁家并没有余财。

这事说讽刺也不讽刺,袁崇焕没有做错,皇帝也没有做错,向来前朝与军场水火不容,但一个阉党能无耻到这种地步,对镇守边防的忠心将领赶尽杀绝到这种地步,读者们说一说,辽东还能守得住吗,即便它守住了,农民起义能平的完吗,平不完的,前面也说了

到了明朝晚期那会儿,朝廷已经出现财政危机了,财政收入说白了就是税收,皇帝管上边人要税,上边人管中间人要税,中间人没税啊,现在哪里都闹饥荒,搞起义,没得办法就去压榨百姓,这个大窟窿是补不完的,注定是个悲剧。

怎么样才能让悲剧停止呢,只能改朝换代了。贪恋美色,不理朝政这些还不到能够亡国的程度,因为皇帝不上朝了,还有丞相和大臣,明朝还有内阁和首辅。但你自个儿出现了财政危机,东一个窟窿,西一个窟窿,底下闹兵变,边防闹战事,上边文官阉党掐架,闹的是天昏地暗,就算张居正和申时行重新活过来,他也收拾不来这个烂摊子,经济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远比过皇帝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关键词: 努尔哈赤 农民起义 一个国家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