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同古代中国相比,欧洲历史上,为何很少出现“官逼民反”的现象?

时间:2022-03-30 13:34:5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信仰能够统治一个人的思想。在我国的封建王朝历史上,也曾有过宗教性活动。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曾与汉武帝鼓捣过类宗教活动,他们曾主张"君权神授"理论。但他们这次理念又与西方的那套宗教理论又有不同,西汉主张君权是"天授",但又说君主不行仁政行暴政的话,会有天灾警示

引言:

自秦朝首次建立君主专制,宣告封建社会的开始后。此后两千多年间历朝历代的更替,都伴随着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数不胜数,清朝末期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典型的农民起义,还有许多的案例,如隋朝的农民起义,元朝末期的黄巢起义,还有东汉的黄巾军起义。

这些起义都发生于每个朝代日渐衰落后的末期,贪官收刮民脂民膏,佞臣结党营私报告错误信息给上面遮掩真实的民生问题,再加上不可预料的天灾,处于最底层的农民温饱成问题,他们是被逼到无可奈何只能起义,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

这种农民起义,是封建社会制度下的产物,它反映出了制度的弊端。同期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欧洲,却鲜少出现成规模的农民起义的案例,同是封建制度,为何差距如此悬殊?归根究底,它有多重原因。

一,信仰被宗教主导

许多的农民起义就是打着奉天之道的口号来起义的,例如刘邦斩白蛇起义。而欧洲的宗教文化就比较深入人心,他们凡是遇到问题,很大概率会去教堂祈求上帝保佑,或是做错事情忏悔。如此一来,什么怨愤都被消灭在了个体间,自然很少出现农民起义这样的群体愤怒情况。

二,西方农奴受契约保护,同时享受福利保障

在欧洲封建社会中,庄园主与农奴间以签订契约的形式,规定所需要遵守的规则,以及需要完成的义务。这样的形式承袭了几百年的时间。

中国农民是处于底层被剥削的阶级,他们可没有签订契约来保障自己权利。契约的签立,标志着农奴享有一定的权利,例如农奴日常劳作,庄园主需要提供工具。还有庄园主不得刻意剥削农奴的休息时间,并且庄园主一旦把自己的一部分土地以交易租赁的方式交给农奴后,他们就不能无端以借口或者暴力强行收回。

农奴家庭主要劳动力因意外丧生,庄园主有义务赡养他的家人。而且欧洲若发生天灾导致形成了饥荒,当地的教堂与庄园主会负责接纳流民,照顾他们。如此措施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流民聚集,杜绝了农民起义的可能性。

即便庄园主与农奴发生矛盾激化,农奴也有申诉渠道,他们可以上诉至更大的领主以及国王处。欧洲皇权的巩固,很大程度上需要利用农民阶级来限制贵族阶级,因为有些贵族阶级实权太大了。所以矛盾太大时,皇族也会站出来调停。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缺乏农民与上面阶级的有效沟通渠道。因此当沟通无法避免冲突发生时,统治阶级无可奈何就会以武力镇压,而当最后的生存线被侵占,农民他们就不得不造反起义了。

而且在农奴与庄园主之间,存在一个第三方的调停机构。它被称之为"庄园法庭",当农奴人身与合法权益遭受庄园主侵害,与他们的过度剥削。农奴有权利为自己据理力争,控诉庄园主,他们可以上诉到庄园法庭处。

而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与上面不存在第三方协商调停机构,这里矛盾激化的解决方案,以某一方被镇压为结果。

尤其是在清乾隆时期,上面几乎全面断绝了底层百姓的上访通道。乾隆皇帝规定,即便上访者是受害一方,他也需要受到一定的惩罚。如此之规定大大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没有办法应对剥削与压迫,他们的生存界限一点一点被蚕食,直到最后忍无可忍暴起造反。

总结

中国的封建社会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虽有同源相似性,但双方的农民阶级所受待遇却天差地别。西方农奴至少有契约,有庄园法庭来保障农奴的生存底线,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民一点一点被压迫剥削,即便他们有解决问题的心,也被现实残忍地剥夺了。到了最后的存亡关头,只能以命起义保障自己的生存底线。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史,有那么多次的农民起义。

关键词: 农民起义 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