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北宋时期和南宋时期的运河:北宋大张旗鼓,南宋偃旗息鼓

时间:2022-03-29 17:43:3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宋代运河

漕运四渠,北宋的都城是开封,宋朝统治者自然想建立以都城开封为中心的水道交通网,汴渠、金水河、广济渠、惠民河一同被称为"通槽四渠"。巧妙的是,这四条渠都通过开封城池,所以也被称为"四水贯都"。但是这四条渠各有各的作用。

金水河

金水河原本是京水、索水二水从荥阳黄堆山导出,源头被当地人称为祝龙泉,从黄堆山引出水流之后,经过中牟,中牟人把它称为金水。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961年)春,宋太祖命令陈承昭开凿运河,引来水源直接抵达都城开封,汇入五丈河。乾德三年(965),又引来水源贯通皇城,由此可见,金水河跟水运关系不大,主要作用是引来水源点缀宫殿园林而已。

广济河

也叫做五丈河,水源来自于菏水,通过广济河可以从开封直达陈留、曹(今菏泽南)、济(今巨野)、郓(今东平)。宋太祖建隆二年(961)一月,宋太祖派遣使者到定陶,发动数万民夫来疏通这条渠道,这条渠宽大约五丈,每年从这条渠上供的漕米可达62万石。这条渠是开封东北面漕运的主要输送河流,但是漕运量不大。

惠民河

就是唐代李芃负责开凿的蔡河。建隆元年(960年)四月,李芃疏通了蔡渠。蔡渠是从今登封、密县境内的洧水发源的。蔡渠从东北方流入汴京,贯穿了全城,从南方出城和蔡河相接触,经过陈州(淮阳)东南方向注入颍水,再往东南到达寿州(安徽寿县)。于是,把开封西南方向的一段称为闵河,把东南方向的一段称为蔡河。开宝六年(973)三月,把闵河改称为惠民河,每年运送的粮食有60万石,数量也不大。

以上三条运河,对漕运、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汴渠

汴渠对于北宋王朝的稳定,北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开封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当时有句话:"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汴河岁运江、淮米五、七百万斛"(《宋史》卷九十三《河渠志·汴河》),可以看出汴渠的重要性,北宋人把汴渠都称为"立国之本"。

北宋时期,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心往南移,而汴渠沟通长江、淮河,自然可以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当时汴河可以输送长江、淮河、太湖、浙江地区的漕运数百万石,还有东南方向的特产,各种物品,数不过来。西山上的煤炭也经过汴渠来运输。河北地区发生灾害的时候,京师的赈灾物品可以直接通过汴渠送到,可以说各个运河中,汴渠是最为重要的。到了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的时候,每年经过汴渠的漕运数量可达800万石。汴渠关系着宋王朝的安危,可以说是宋王朝的经济大动脉。

北宋时期,国家对于汴河不得不十分重视。北宋的统治者每年花费百万缗、役使数万军民修筑堤坝,疏通淤泥,非常艰难地维持着汴渠的通畅。针对汴渠的改造问题,北宋王朝也提出过不少的治汴方法,但是成功的很少。原因是汴河的水源是从黄河分流出来的,黄河的水中泥沙很多,汴渠的淤积就没有方法避免。为了让汴渠维持水量,北宋王朝不得不经常疏通。宋初的时候规定每年疏通一次,但是就是每年疏通一次,汴渠就已经频繁决堤,决口有时候竟在开封附近。到了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疏通次数竟然变少了,有时候三五年才疏通一次。再往后,二十年也没有疏通过一次。长期淤积导致的后果就是有的地方汴渠的河床竟比城市都高出好多。到了北宋末年的时候,河底竟然高出大堤外的平地一丈二尺多。从汴渠往开封东水门俯瞰,就像站在高高的悬崖往深谷中俯瞰一般。

宋太宗年末,当时的国子监博士邢用之曾经建议用白沟来恢复东汉汴渠的旧道,虽然宋太宗赵炅接受了他的建议,但是这一建议因为受到非议和诽谤而被终止。十年之后,曾经有人建议宋真宗重新开凿新河来取代汴河,没有成功。到了宋神宗赵顼时期,有人建议不用黄河水来流入汴河,而是采用京水、索水位汴渠的水源,虽然王安石也支持这种方法,但是因为皇帝反对而半途而废。此后又有把洛水导入汴河的方法,终于成功。虽然黄河水注入汴河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但是直到北宋覆灭,汴河也没有完全被汴河入侵成功。

但是,汴河的方向并不是直接通向南方,汴河只是从开封出,一路经过陈留、商丘、睢州、夏邑、宿州、永城、灵壁、泗县,在青阳镇东注入洪泽湖,最后流入淮河。

想要通过运河来运输长江、淮河地区的米粮,还要依靠扬州到楚州运河的畅通,当然江南运河也是必不可少的。扬州至楚州的运河也特别重要,因为该运河地处江南运河和汴河之间,这段运河是否畅通,影响着整个运河系统的畅通。

扬楚运河

隋代时的山阳渎,在唐宋的时候改名为扬楚运河。扬楚运河中,盱眙至淮安这一段风浪比较大,特别是山阳湾这一段尤其风大浪急,不时有船只倾覆。宋神宗时期(1068),淮河每年在这一段沉没的船只达170艘之多。负责运送漕粮的官员蒋之奇说:"淮迩(每)岁溺公私之载不可计,凡诸道传输,涉湖行江,已数千里,而覆败(没)于此百里间,良为可惜!"(《宋史》卷九十六《河渠志》)。

为了避免长江淮河的风险,宋代的人做出了许多努力。太宗雍熙(984~987年)中期,转运使刘蟠建议开凿一条新运河来避开淮水的风险,但是没有被接受。乔维岳继承了转运使的职位之后,开凿了自楚至淮阴的运河,差不多有60里。宋仁宗后期(1049)年,马仲甫当上了转运使,他向上建议开凿洪泽渠60里,没有被接受。许元接任转运使之后,开凿了一条新运河,新运河在淮阴,有效地避免了长江淮河的风险,有49里长,但是时间一久,水道又堵塞,难以行进。等到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皮公弼又疏通了这条运河。直到南宋时期,这条运河还在通行漕运和货运的船只,这说明了北宋时期针对扬州、楚州运河的经营以及运河起到的作用,都超过了唐代。但是,这段运河长度不够,能够连接的地域有限,没有在全国范围内起到文化和物资交流的作用。

许元接任转运使之后,开凿了一条新运河,新运河在淮阴,有效地避免了长江淮河的风险,有49里长,但是时间一久,水道又堵塞,难以行进。等到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皮公弼又疏通了这条运河。直到南宋时期,这条运河还在通行漕运和货运的船只,这说明了北宋时期针对扬州、楚州运河的经营以及运河起到的作用,都超过了唐代。但是,这段运河长度不够,能够连接的地域有限,没有在全国范围内起到文化和物资交流的作用。

到了南宋时期,运河能发挥作用的范围更加缩小。"绍兴初,以金兵蹂践淮南,犹未退师。四年(1134年),诏烧毁扬州湾头港口闸、泰州姜堰、通州白蒲堰;其余诸堰,并令守臣开决焚毁,务要不通敌船。又诏宣抚司毁拆真、阳(扬)堰闸及真州陈公塘,无令走入运河,以资敌用"(《宋史》卷九七《河渠志》)。南宋初年,因为和金兵交战,运河的堰闸被毁坏,运输受到极大限制。到了绍兴五年(1135),因为金兵后退到了淮河以北,南宋的统治者又下诏命令淮南宣抚司役使民工开凿修缮瓜洲至淮口运河堵塞的地方,受到金兵毁坏的运河才得以逐渐恢复,但是,因为修缮不够彻底,该段运河的运输作用受到极大限制。运河的功能很有限。

宋代对江南运河的治理

宋代针对江南运河的治理和修缮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北宋时期,一个是南宋时期。

北宋宋哲宗赵煦元祐四年(1089年),润州知县(江苏镇江)林希,在吕城堰建置上下闸,定时开关和闭合。然后又在瓜州、京口附近建立闸门。到了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正月,润州知县王悆(音yù)又提出新的关于吕城闸建置的监察办法:"满水无走泄者赏,水未应而辄开闸者罚"(《宋史》卷九十六《河渠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闰九月在润州、常州、奔牛处建立闸门,这样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水量便于行舟。在哲宗元祐四年(1089),杭州知县苏轼疏浚茆山、盐桥二河各10余里,河中有水8尺,同时也建立闸门,定时开关,分别接受长江潮水和西湖水,来方便公船和私船行进。

南宋时期,开凿有西兴运河。西兴运河从钱塘江岸上的西兴镇开始,向东经过萧山县、绍兴府,然后到达上虞县以东的通明,注入余姚江,余姚江的下游与鄞江相通,最后在定海县入海。这就是今浙东运河的前身。

关键词: 北宋时期 北宋王朝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