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手握十余万大军,控制富裕强大的齐国,韩信为何对刘邦言听计从?

时间:2022-03-29 15:48:5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几乎为大汉王朝打下了半壁山河。彭城之战后,统帅汉军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被刘邦封为齐王。

韩信率军席卷齐国,在潍水之战大破龙且的二十万楚军,平定齐国。齐国从春秋就是富庶之地,韩信占领齐国后,成为楚汉战争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这两个人都是劝说韩信脱离刘邦,与刘邦、项羽形成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但是韩信都没有同意,依然效力于刘邦,帮助刘邦击败项羽,灭亡楚国。

韩信据有天下富足之地,各方成败握于其手,他为什么还愿意对刘邦言听计从呢?

首先,韩信并没有自己的势力,他是一个能从十到万,但不是能从零到一的人才

天下的人千千万,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舞台。有些人适合创业,有些人可以借助别人的平台,发出耀眼的光芒。

很明显,刘邦是适合创业,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拉起一支忠心于自己队伍。但韩信却是后者,他能够在刘邦给的平台上,创下丰功伟业,但是要自己拉队伍,就不行了。

韩信在淮阴县生活的时候,因为整天背着把剑,被街上的混混看不起,当街被人侮辱,被迫受胯下之辱。

这点反应韩信搞人际关系不行,连混混都搞不定,怎么统筹平衡各方利益,获得最强大的支持呢!

古代军队的组织成分,与现在有很大不同,现在都是吸引精英加入。而古代的军队,作战主力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恰恰就是刘邦、樊哙这些街面上混的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真可谓是"天下苦秦久矣",稍微有点能力的人,都纷纷起兵反秦,一个小小的沛县就有三支反秦力量,刘邦、雍齿、王陵。

而韩信在这段时间却是碌碌无为,后来项梁领兵渡江反秦,韩信投奔了项梁的楚军,仅仅做到了郎中。刘邦等人都是带资进组的,而韩信却是光杆一个,这个创业能力确实一般。

虽然韩信据有齐国,但是想要建立自己势力,已经没有机会了

现在我们讲一句话,"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古代同样有一个词叫"乡党",在人际关系中,同乡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代很多起义政权,依靠的都是乡党的力量,李唐的陇西勋贵,朱明的淮西勋贵,这都是依靠同乡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建功立业。

楚汉战争中,作为对决的双方,刘邦依靠的就是从泗水郡带出来的这帮老兄弟。项羽依靠的也同样是项氏一族的兄弟,以及项梁为他留下的老部下。

对于韩信来说,他的同乡是谁呢?很不幸,就是刘邦,因为他投靠刘邦走了弯路,所以泗水郡的一帮人不怎么认他。刘邦的崛起,是自己的拼搏,也同样是以沛县为中心的泗水势力的选择,秦时沛县为泗水郡的郡治。

刘邦平定雍齿叛乱后,刘邦集团就成为泗水的义军代表,泗水郡与刘邦同时起兵的还有后来的安国侯王陵。

刘邦还定三秦后,王陵归附刘邦,王陵起初是看不起刘邦的,后来为什么归附刘邦呢?因为别无选择了,整个亲朋好友的社会圈子,都成了刘邦的人了。

韩信面临的环境,与王陵差不多,甚至还没有王陵好,王陵已经占据了南阳,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势力了。

作为同样出自泗水郡的韩信,周围的势力群体,都倒向了刘邦,他还怎么来培植自己的势力呢。没有效忠于自己的势力集团,靠什么与刘邦、项羽争呢?

刘邦的知遇之恩,让韩信获得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韩信被称为"国士无双",国士讲究的是"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君",为了报答君主,可以舍弃自己的性命。

古代能够被称为国士的寥寥几人而已。韩信之所以能被称为"国士",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誓不叛汉"。

说明韩信自始至终,都十分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拜他为上将军,听从他的计策,给他独自领兵,建立功业的机会。

韩信认为,如果没有刘邦的施予,他可能一辈子都碌碌无为,流落乡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混混欺辱,所以他不愿意背叛刘邦。

韩信掌控的齐国,说白了始终还是刘邦的齐国

韩信打下了魏国、赵国、代国,降服了燕国,平定了齐国,掌控了北方的天下,其实真是这样吗?

韩信真的有这些地方的掌控权吗?魏国打下之后,很快被刘邦管辖。平定赵国之后,韩信请立张耳为赵王,为什么是张耳,不是他自己呢。

因为韩信知道,赵王的人选,刘邦心目中的人选就是张耳,而且张耳也曾经担任赵相,更有能力管辖赵国,张耳与刘邦的关系,让刘邦更加放心。

韩信平定齐国之后,自己就有点飘了,觉得自己功劳很大了,这齐国挺好的,是不是可以搏一把,自己当个齐国过过瘾啊!

当然韩信也有试探刘邦的意思,看在刘邦心里他值多少钱,结果他想要个代理齐王,刘邦直接给他转正了。

如果刘邦不想让韩信当这个齐王,刘邦就拿韩信没有办法了么?根本不是,此时韩信账下的大将是谁呢,是曹参和灌婴。

而且韩信一路从关中,打到齐地,曹参一直都是他的次将。刘邦两夺韩信的大军,为什么那么顺利,因为里面有自己人啊!

如果说把平定魏国、赵国、齐国的功劳分成十份,韩信占六成,曹参和灌婴至少能占到四成。

有这两位对刘邦忠心耿耿的将领在韩信手底下,韩信打下多大的土地,其掌控者都是刘邦,韩信都很难完全说了算。

最后,韩信属下有多少真正忠心于他的人呢?

认为从燕、赵出兵,既可以抑制刘邦,又能遏制项羽,成就鼎足之势。但是这恐怕是一厢情愿了,前面说过,韩信部将有两个刘邦的卧底,韩信要是敢叛变,分分钟成为光杆司令了。

再说蒯通说的燕国、赵国,赵国是韩信打下来的不假,但是身为刘邦好兄弟的赵王张耳,如果韩信要背叛刘邦,还会跟着韩信混吗?

恐怕是肯定不会了,张耳能重回赵地,心里最感激的肯定第一个是刘邦,因为正是刘邦对他的保护,他才从陈余的刀下逃了出来。

至于燕国的臧荼,不过是一个哪边强大,就倒向哪边的墙头草,打死韩信都不会觉得他能成为自己的助力。

把韩信手里能拿出的牌挨个数一遍,能对他忠心耿耿的,恐怕就是李左车了。给他出主意的蒯通,都未必是对他忠心耿耿的,蒯通也就是过把嘴瘾,搏一搏看能不能成为一方诸侯的谋主。

总的来说,韩信对刘邦言听计从,始终不肯背叛的根本原因是实力不够,背叛的风险大过了最终收益。另外刘邦对他的知遇之恩,也坚定了他"誓不叛汉"的决心!

关键词: 忠心耿耿 言听计从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