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宋朝时品阶越高的大臣,官帽两边“翅膀”便越长,这对翅膀有何用

时间:2022-03-27 08:53:2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话说自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五代十国的乱世便被正式结束。北宋初年,官员的服饰和唐初没有特别大的区别。不过赵匡胤特别要求在官员的帽子上,加上了两个长长的翅膀,并且品阶越高的大臣,帽翅两边便越长。赵匡胤使用这样的设计,并不是为了好看,关键还是赵匡胤某次特殊的经历,让帽翅有了这样的改变。

赵匡胤生平最忌讳别人在他附近说悄悄话,由于赵匡胤皇位来历不正,毕竟是得罪了前朝旧主柴荣,而且还逼迫7岁的小皇帝禅位,因此赵匡胤心中还是有些芥蒂。当上皇帝之后,赵匡胤每每上朝之时,最烦别人窃窃私语。老赵的心中,这些官员私底下说的什么会让他颇为反感,甚至赵匡义觉得,这些官员是否对自己不忠诚?即使杯酒释兵权之后,赵匡胤还是很害怕。思来想去,赵匡胤为了解决这一顽疾,便将官员的帽翅拉长。

宋朝初期,官帽两边是有翅膀的,从唐朝出土的文物来看,唐朝的官帽两边也有两个翅膀,宋朝则是完全仿制唐朝时期的制式规格。宋朝初期的帽翅比较短,可能只有不到5~6厘米,但是,赵匡胤直接将帽翅的长度翻了6倍。根据宋朝时期的计量单位,赵匡胤将大臣帽翅拉长到一尺。一尺在宋朝约等于33厘米,如果是宰相,以及正三品以上的官员,帽翅长度则是达到了惊人的40厘米。而之所以赵匡胤会有这样的举动,因为就是加长帽翅之后,官员们便不能窃窃私语,只能面对面的进行说话。也就减少了耳语相交的频率。

朝堂上几百位大臣前呼后拥,其中一两对说了悄悄话,或许就会导致赵匡胤的不耐烦。但是身为皇帝,他又不可能出面严厉制止他们,但是将帽翅长度拉长之后,官员们不可能会在大堂之上,面对面的进行说话,那可是蔑视天子威严,是要被治大罪的!加长帽翅之后,赵匡胤心满意足,那些大臣们也不敢说什么悄悄话了。毕竟赵匡胤此举就是要警告大臣们,今后老实点。说白了还是赵匡胤的私心作祟,他总是害怕别人会对他有所不利。帽翅直到南宋时期还在沿用,从出土文物来看,南宋末年帽翅的长度,比北宋时期有了明显的增加。

或许赵家皇帝都疑心病都太重了,老是像防贼一样防着手下的大臣。殊不知这些大臣,在朝堂之上端端正正,表现的义正言辞无任何裙带关系。可是架不住私底下夜晚密会,赵家皇帝想用帽翅来阻碍官员们的相互勾结,这种想法还是显得太过天真乐观。说到底赵匡胤就是不信任大臣,帽翅到了明朝时期长度变得更短,大概恢复唐朝时期的遗风。从孔府传世明代纱帽来看,帽翅离边缘有一定的距离,并没有宋朝的帽翅那么长,大约也有接近7~8厘米。而且明代的帽翅距离下沿也有一定的距离,但又并不是在正中间。

唐朝的帽翅则是偏向更高,而宋朝的帽翅由于长度达到30~40厘米,安在了中间以达到平衡。毕竟大臣毕竟帽翅用铁片竹架所制作,重量不轻,如果宋朝的帽翅不放在帽子中间,容易导致不平衡。因此从帽翅的长度还有摆放的角度来看,也是颇有讲究。赵匡胤此举虽然让大臣们在朝堂上的行为有所收敛,但也没能挽回两宋时期文官当道,武将凋敝的局面,这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偏差。

参考文献:二十四史、宋史

关键词: 一定的距离 窃窃私语 义正言辞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