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明朝为何灭亡 不是因为李自成也不是满清, 而是关键时刻的一场灾难!

时间:2022-03-25 20:30:4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昨日咱聊了发生在西方的鼠疫,那么同样的灾难发生在中国,又会如何呢?

时间指针,落在1618年,那是万历四十六年,这一年让人惊异的大事件,不是努尔哈赤在东北叨咕什么七大恨,也不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而是南国广东,居然下起了一场鹅毛大雪。

广东下雪是什么意思呢?天凉了,凉得离谱了!以现代人的定义而言,这便是一个"小冰河时期"的启动标志。

小冰河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是大旱,粮田颗粒无收,农民开始放弃他们的田地,走上流亡之路。而流民,大家都明白这就意味着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的时代开始了。

然大旱引发的,绝不至于流民,还有老鼠,老鼠也没有食物吃,它们大量出现在地面,与逃难的流民汇合,原本寄存在它们身上的跳蚤,这就跳到了流民身上。而鼠疫杆菌病毒就在跳蚤身上,换句话说,这些老鼠和跳蚤,给流民带来了死亡。

如此剧情,一直从万历演绎到崇祯。

首先,鼠疫的受害者就是那些跳蚤。因为体内鼠疫菌大量繁殖,跳蚤的消化道遭遇堵塞无法吸,它们便迁怒于那些老鼠,发疯似地叮咬老鼠。

于是,鼠疫菌随着这阵叮咬进入倒霉的老鼠体内。因为老鼠显然比跳蚤大许多,所以鼠疫菌得以更快速度、更大规模地繁衍,老鼠随即出现高热症状,内脏溃烂出血,最终死亡。

而在这一过程中,老鼠因为高热而四处寻水喝,为了找到水源,大批老鼠咬着尾巴组成长队,开始迁徙。

可悲的是,当发现如是多的老鼠,流民的第一反应是:鼠肉也是可以吃的。

可想而知,一时饱腹的流民,很快遭遇鼠疫的袭击。

最初的鼠疫记载,出现在山西。"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随后,疫情传播到整个山西。随后陕西也出现了疫情,到了崇祯年间,陕西甚至有一个县的人全部因为鼠疫而流亡他方,而流亡则意味着鼠疫的进一步传播。崇祯十年的记载说:"米脂城中死者枕藉。"

之后便是整个大明北部。大名府,即水浒中玉麒麟卢俊义的老家,此时"春无雨,蝗蝻食麦尽,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

后来与多尔衮唇枪舌剑的左懋第,此时奉命督催漕运,他给皇帝的报告中如此写道:"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随后,天津也开始爆发大鼠疫,"上天降灾,瘟疫流行,传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

最终,这场"古今方书所无"的鼠疫,便降临到帝都北京城。此时这病被叫做"疙瘩病","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间又有呕血者,或一家数人并死。"

"疙瘩",其实就是腺鼠疫患者的淋巴结肿大。可怕之处在于:一人感染,全家传染,严重者"阖门皆殁",亲戚都不敢上门慰问吊唁,因为只要一进病家门口,必会感染,探病回家,死神便也尾随而至。

很快,帝都九座城门"日出万棺"。《崇祯实录》说:"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到北京城破前一年,北京每天死人上万,以至于城门都被运出的棺材堵塞。沿街的小户居民,十之五六死去,死在门口的最多,街头连玩耍的孩子都没有了。每四到五个北京人中,就死掉一人。

但并非完全没有转机,一个福建人,据说原本是来排队等做官的,发现了北京城中的灾难之后,告诉北京人有一种特殊治疗手法可以治愈这种病,便是刺血法。

没有人能说清楚这种放血疗法究竟有效无效,总之是每天有近万人找这个福建人刺血。

放血放到这年冬天,当大雪降临在京城之际,据说病情被控制住了,不知是福建人的功劳还是老鼠死绝的原因,又或者人死太多、人口密度稀薄的缘故,总之是鼠疫开始消退了。

这个时候,北京防卫部队据说只剩下五万身体虚弱的幸存者,"衣装狼狈,等于乞儿",长官即使用鞭子抽打,他们都无法勇赳赳气昂昂,因为实在没啥力气,能坐在城头就很不错了。

不但人这样,京城里的两万多匹战马,也只有一千多匹还能骑乘,但不能跑,因为气力不足。

恰在这时候,城外有人来报,说李自成的部队来了。

关键词: 最终死亡 颗粒无收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