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朱允炆为何败给朱棣腐儒误国

时间:2022-03-23 20:12:2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长的帅的都已经关注评论了,你还在等什么。

小编衷心的希望此刻点开文章的你顺心如意,也希望小编的文字给您带来一丝快乐。

文|史弟

4年时间,建文帝朱允炆从拥有一切,瞬间变为一无所有,以至于身家性命都无法保住,最终给历史留下一个大谜团。

作为朱允炆的亲叔叔,可能朱棣都没有想到,自己能够以800士卒,4年时间,顺利的坐上了故宫奉天殿里的宝座。

靖难之役,朱允炆为何败给朱棣?一句话,腐儒误国。

在4年的战争中,朱棣好几次险死于血与火之中,奈何朱允炆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俨然成了朱棣的护身符,屡次化险为夷。

不止于此,一次朱棣入京朝见,朱允炆本可以就此拿下朱棣;一次朱允炆本可以将朱棣的两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押为人质,就是此等天赐良机,却白白让朱允炆给葬送了,原因是不想背负道德责任,希冀感动朱棣。

如果孔子看到朱允炆的执政表现,一定会感到欣慰,因为朱允炆不仅牢牢记住圣人之言,更是以此作为治国理政的法宝。

朱允炆"宽仁孝友"、"礼贤尊儒",典型的仁德之君,建文新政更是留下无限遐想。但他却偏偏少了自己父亲(朱标)内心的那份果断,少了自己爷爷(朱元璋)认为的皇帝不仅要"仁明",亦需要"果决"。

在削藩的问题上,朱允炆似乎没有意识到,由于皇帝和诸侯相互猜忌,都怕手中权力被对方颠覆,战争是意料的事,正所谓于朱棣而言,很大程度上"削也反,不削也会反"。

什么样的师傅,教出什么样的徒弟。在朱允炆悲剧命运中,不得不提到他的三位谋臣兼老师:齐泰,黄子澄,方孝孺。

倘若不是三者最终以死明志,真让人怀疑他们究竟是朱允炆的谋臣,还是朱棣的间谍?

削藩的时候,不直接拿下硬骨头朱棣,而是先捏软柿子,不仅造成天怒人怨,反而给了朱棣足够的警惕和准备。而这,是朱允炆和他的两位老师齐泰和黄子澄秘密商量出来高策。

见善于防守的长兴侯耿炳文不能第一时间消灭朱棣,朱允炆立马听从了黄子澄的建议,任命李景隆接替耿炳文,率领50万大军和朱棣十几万大军兵戎相见,结果全军覆没。

可能更让朱允炆吐血的是,当朱棣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自己赖以防御重任的李景隆,却临阵投敌,直接打开城门,让朱棣可以兵不血刃的占领了京城。而此时,京城尚有几万残兵,守城绰绰有余。

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也就是建文四年一月,其实朱允炆还是有希望将朱棣给灭掉的。因为那个时候,前有埋伏、后有追兵,朱棣大军陷入包围之中,再加上军中瘟疫流行,朱棣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大大受损,朱棣真的已经陷入绝境,以至于曾对谋士姚广孝戏言:"早知今日,不如归家做一平头百姓"。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方孝孺担心"京城兵力单薄",劝说建文帝回兵守卫京城,建文帝再次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都说机会只有一次,失去之后无法追回。更别说朱允炆是接二连三的丧失机会,屡屡在关键时刻出昏招,手上的牌再好,不会打又有何用?

关键词: 出什么样 平头百姓 最后阶段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