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于禁的悲情人生:辉煌了大半生,却因为一次失败被全盘否定

时间:2022-03-23 16:16:3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曹操麾下虽然大将众多,但是却有两位被冠之为常败将军,因为和其他人相比,他们打败仗的次数确实比较多,这两人就是夏侯惇和于禁,夏侯惇且先不说,作为曹操时期外姓大将第一人的于禁,为何也会被称之为常败将军?我们先大概来看一看他有哪些败绩?

202年博望坡之战败于刘备之手;206年昌豨叛乱于禁未能迅速平叛,直到夏侯渊前来支援才迫使昌豨投降;209年陈兰和梅成叛乱,于禁被梅成诈降无功而返;219年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战败投降,这样看来于禁败得确实有点多,至少五子良将算他败得最多,那么于禁是常败将军吗?这个其实是一种误解,我们来看看他在官渡之战中的表现如何就一目了然了。

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大决战,为了打赢这一战,曹操可谓是主力尽出,几乎可以说能打之人都无一缺席,比如在官渡最前线的张辽、徐晃、许褚等人;颖川一带的曹洪和夏侯渊;汝南的满宠和李通;孟津和敖仓一带的夏侯惇;陈留的张绣;曹仁在阳翟,李典负责押运粮草等等,于禁所部四千兵马则是屯兵延津到原武一线。

于禁先是在曹操东征徐州刘备之际坚守延津,挡住了袁绍南下的步伐,接着又在乐进的配合下渡河打了袁绍一个措手不及,斩首数千、俘获数千并招降了袁绍部将何茂、王摩等二十馀人。

于禁还军原武后再次大破袁绍在杜氏津的营寨,可以说于禁在官渡之战中的表现极为抢眼,可谓是大放异彩,风头盖过分别在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立下功劳的张辽和徐晃,论战功于禁犹在他们之上。

官渡之战前于禁是平虏校尉,级别甚至还不如张辽的中郎将,原武破袁绍后升为裨将军,官渡之战后再次升为偏将军,校尉之上是中郎将,中郎将之上分别是裨将军和偏将军,当时的偏将军比较罕见,比如关羽投降后曹操对他那么重视也才是封他为偏将军。

从校尉到偏将军,于禁一年之内连升了三级,这是极为罕见的,与之对应的是张辽虽然立下战功,也只是由中郎将升为裨将军,升了一级而已,由此可见曹操对于禁在官渡之战中的表现是极为满意的。

事实上于禁前期的表现可圈可点,除了官渡之战立功之外,于禁在曹操扫平北方的多次征战中表现不俗,比如败吕布,破黄巾刘辟、黄邵等部,破袁术部将桥蕤、张勋,宛城之战约束青州军等等。

曹操平定北方后,于禁逐渐淡出一线征战,而是奉命屯田,这是他后期战绩不如张辽、张郃、徐晃等人的原因之一。

219年襄樊之战期间关羽水淹七军迫降于禁,这是于禁一生遭遇到的最大惨败,他也因此被后人唾骂,不过对于此战历来争议颇多,不少观点认为爱兵如子的于禁为了三万士卒的性命考虑才投降了关羽,甚至认为于禁战败是天灾而非人祸,比如曹操两大谋士司马懿和蒋济都不约而同的认为:"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就连《魏书》也认为:"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

于禁的人生是一个悲情的人生:辉煌了大半生,却因为一次失败被全盘否定,不能因为于禁败绩较多就认为他是常败将军,曹操生前于禁官居左将军、假节钺,名义上是曹操麾下地位最高之人(于禁左将军是216年曹操封魏王后授予的,夏侯惇受封前将军则是于禁投降之后的事),他的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关键词: 官渡之战 襄樊之战 水淹七军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