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朱元璋选南京,朱棣选北京,老子和儿子谁眼光好?

时间:2022-03-20 18:24:5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名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南京也就成了明朝的首都,直到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

之后的南京虽然保留了朝廷的一套班子,但因为皇帝不在这里,都城的功能早已"名存实亡"。

对于朱棣的迁都,后世明粉大肆吹捧,认为"天子守国门"有利于大明朝的长治久安。

毕竟,当时明朝主要敌人是北方的蒙古,把都城迁往北京,可以让统治者有危机意识。

从国祚上来看,迁都后的大明朝又存在了两百多年,朱棣迁都好像没错。但是,并没有结论来证明朱元璋定当初都南京就是错的!

提到一个国家的首都,通俗理解是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政治中心很好理解,皇帝在哪里办公,其所在城市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政治中心。

但要说到经济中心,随着朱棣迁都北京,大明朝的经济自然会向此地进行一定程度转移,但是……

从宋朝开始,南方的经济已经超越了北方。在1840年以前,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南方经济繁荣的背后也代表着农业的发达。

朱元璋以南京为首都,江浙一带充足的米粮可以源源不断就近运入都城。充足的粮草加上一定的军事实力,纵使后世子孙不济,只要控制东南沿海,至少能保证国祚的延绵。

换句话说,南京本来就处在经济中心,朱棣为何要北迁呢?

当朱棣迁都北京后,单说皇宫的建造,便花费甚巨!《明史》有载:"工大费繁,调度甚广,冗员蚕食,耗费国储,工作之夫,动以为万,终岁供役,不得躬耕田亩以事力作。"

迁都以后,疏通运河、漕运损耗,每年消耗不下数百万两……

朱棣迁都北京,虽然叫"天子守国门",但真的守住了吗?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北京被闯王攻陷,朱由检煤山(景山)自挂东南枝;

崇祯三年,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

嘉靖二十九年,鞑靼首领俺答在北京城郊"阅兵",烧杀抢掠;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太师也先带着皇帝人质直冲北京,如果不是有个叫于谦的主张抵抗,明朝可能就提前歇菜了。

可见,朱棣花费巨资迁都北京,并没有起到天子守国门的理想效果。而且,明朝的外敌可不止北方,在东南一带也有难缠的角色--倭寇。

倭寇主要由日本的浪人武士和沿海不法商人构成,相较明朝又要种地又要打仗的军户,这帮武士出身的倭寇可是职业杀手。

明朝初期国力强盛,倭寇还算不上心腹大患,而到了嘉靖年间,几十个日本浪人竟然打到了南京城下。如果朱元璋活过来,不知道会不会气死。

比起1842年英国用先进军舰在南京燕子矶登陆,大明朝被几个倭寇深入腹地,是不是更丢人呢?

或许因为承平日久导致大明军队战斗力下降,但都城北迁导致东南空虚未必不是倭寇肆虐的原因所在。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从1368年到1421年,南京做了明朝半个多世纪的国都根基牢固,放着大好的江南水乡不住,偏偏跑到苦寒之地的北方,朱棣这是何苦呢?

关键词: 迁都北京 政治中心 自然而然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