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黄皓专权时期,诸葛瞻做了件事,差点要了姜维的命!

时间:2022-03-20 15:41:2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发生在邓艾逼近蜀汉国都成都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瑾、郤正和刘禅。原文如下:

郤正出班奏曰:"事已急矣!陛下可宣武侯之子商议退兵之策。"原来武侯之子诸葛瞻,字思远。其母黄氏,即黄承彦之女也。母貌甚陋,而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凡韬略遁甲诸书,无所不晓。武侯在南阳时,闻其贤,求以为室。武侯之学,夫人多所赞助焉。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瞻。瞻自幼聪敏,尚后主女,为驸马都尉。后袭父武乡侯之爵。景耀四年,迁行军护卫将军。时为黄皓用事,故托病不出。当下后主从郤正之言,即时连发三诏,召瞻至殿下。

后主泣诉曰:"邓艾兵已屯涪城,成都危矣。卿看先君之面,救朕之命!"瞻亦泣奏曰:"臣父子蒙先帝厚恩、陛下殊遇,虽肝脑涂地,不能补报。愿陛下尽发成都之兵,与臣领去决一死战。"后主即拨成都兵将七万与瞻。瞻辞了后主,整顿军马,聚集诸将问曰:"谁敢为先锋?"言未讫,一少年将出曰:"父亲既掌大权,儿愿为先锋。"众视之,乃瞻长子诸葛尚也。尚时年一十九岁。博览兵书。多习武艺。瞻大喜,遂命尚为先锋。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邓艾穿越阴平小道进入汉中,连克多座城池,逼近成都。蜀汉朝廷大乱,后主刘禅向群臣问策,大臣郤正推荐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领兵出征。随后,刘禅命诸葛瞻率兵七万,前去对抗邓艾。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诸葛瞻在刘禅面前的表态,叫做"肝脑涂地", 原意为惨死,后指做事不惜一切代价,乃至牺牲生命。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中的"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

蜀汉危难之际,诸葛瞻率部与邓艾决战,壮烈殉国,这一点是历史的真实,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小说也是按照史料的记载进行描述。不过,在小说的这段描述中却有一个重大的漏洞,那便是上面提到的"时为黄皓用事,故托病不出"这一句。在真实的历史上中,诸葛瞻与黄皓的关系并不像小说中描述的那样疏远和对立,而是相互利用,各取所需。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这就说明诸葛瞻与黄皓并非对立,而是相互利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除了这个例子之外,还有一个记载也非常说明问题。蜀汉末期,黄皓专权。姜维对此大为不满,曾经建议后主刘禅将黄皓处死,但被刘禅拒绝,姜维因此吓得远走沓中避祸。黄皓对此的反应和态度不见于史料,但诸葛瞻的做法却令人生疑。据《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异同记》载:"瞻、厥等以维好战无功,国内疲弊,宜表后主,召还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

诸葛瞻的这个举动不免令人产生这样的怀疑:诸葛瞻上表要求剥夺姜维的兵权,是认为姜维的能力不行还是因为姜维得罪了黄皓呢?结合第一个记载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黄皓与诸葛瞻原本就关系密切。姜维的建议引发黄皓的愤怒,但黄皓不便出手,免得招人非议,诸葛瞻"及时"站了出来打压姜维。如此一来既可以达到目的,又不招人口实,可谓一举两得。幸好刘禅没有答应,否则姜维将死无葬身之地。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关键词: 肝脑涂地 诸葛亮传 三国演义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