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其实张辽除了“威震逍遥津”外,他也是三国中最有口才的一员大将

时间:2022-03-20 13:29:2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三国时期的名将,那可是数不胜数,这里主要说的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的张辽。说起张辽的战绩,想必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威震逍遥津",但或许让大家不为了解的是,张辽还是曹营中少有的一位说客将军。别说不信,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张辽的口才。

说起张辽当说客,最有名的莫过于"土山约三事"了,但我们在古书的记载中都没有看到此事。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三国志 关羽传》

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

--《三国志 武帝纪》

关羽被围并没有张辽前去劝降的记载。所以说,"土山约三事"只是罗贯中老先生的笔下生花罢了。张辽只是在关羽降曹之后作为说客,去向关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罢了。只可惜,面对固执的关羽,张辽的游说未能成功。

历史上真正记载张辽成功游说敌将的记载共有两处,都在《三国志 张辽传》中有所记载。

其一,东海降昌豨

袁绍破,别遣辽定鲁国诸县。与夏侯渊围昌豨於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豨乃许降。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三国志 张辽传》

昌豨,是泰山群寇之一,曾经跟随吕布,吕布败亡之后投降曹操,任东海郡守。而在袁绍败亡之后,昌豨再次反叛。曾经同在吕布帐下的张辽决定亲自前往劝降。张辽独自上山,拜访昌豨的妻子。成功将昌豨带下山,拜见曹操,昌豨之乱遂平。

这一次,张辽利用了自己与昌豨曾经是同僚的优势,成功劝降对方。曹操事后还怪罪张辽孤身劝降之举,很明显看出他对张辽的喜爱之情。

其二,常山降孙轻等

复从攻鄴,鄴破,辽别徇赵国、常山,招降缘山诸贼及黑山孙轻等。

--《三国志 张辽传》

刚招降了昌豨,张辽又开始了平定北方之旅。这一次到达了赵国、常山一带,此处正是黑山贼张燕控制地区。张燕并无对抗曹操之意,于是张辽又成为了那个带诏降贼之人,缘山诸贼与黑山孙轻都被其轻易说服,张辽的口才又获战功。

这一次,张辽的劝降是在大环境:张燕并无抗曹之意的情况下进行。缘山诸贼与黑山孙轻都是跟着张燕混饭吃的小山贼,即然带头大哥愿意跟随曹操,作小的当然也十分乐意了。

两次成功的招降,使张辽的形象不再是那个简单的战场猛将。而他的口才日后也成为他在平定叛军,抵抗外敌时的利器。

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

--《三国志 张辽传》

在合肥之战时,面对孙权的十万大军,张辽的口才又一次发挥功用。一番豪言,使得与其不和的李典也十分认同。之后便发生了著名的"以八百破十万"的神奇战役!

辽欲进,诸将曰:"兵少道险,难用深入。"辽曰:"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遂进到山下安营,攻之,斩兰、成首,尽虏其众。

--《三国志 张辽传》

面对陈兰,梅成两将的叛乱,固守天柱山。张辽力排诸将"兵少道险"的谏言,以"勇者得前"说服众将士,斩叛军之首级。

不得不说,张辽之勇,无可厚非。而张辽的口才,也是在众多三国名将中亦排得上号。在战场之上,他的口才帮助他在军中更具有号召力与影响力;而在敌营之中,他的口才也帮助他成功招降对方。如此文武双才之将,怎么会不让曹操喜爱呢?

图片来自网络

关键词: 威震逍遥津 三国时期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