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大宋第一悬案 ,赵匡胤到底咋死的?

时间:2022-03-19 17:05:5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宋太祖点检像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

在『五代十国』这片足够混乱的沃土上,赵匡胤获得了茁壮成长的好机会。

赵匡胤活着的时候,甩开膀子大干华夏统一事业,好评如潮。

死的时候,却有些不明不白,与弟弟赵光义联袂出演了一场悬疑皮影大戏--『烛影斧声』。

以至于大宋王朝的第一次权力交接,竟变成了一桩祸起萧墙的千古悬案。

《湘山野录》记载:

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太祖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太祖已崩矣。

赵匡胤屏退了宫女太监,营造了一个微妙的二人世界,与弟弟吃了一顿莫名其妙的烛光晚餐。

结果当夜便暴毙身亡……

在这份非官方的案宗中,我们不难看出:

赵光义有作案动机,有作案时间,但对于他的作案过程和作案手法,却一个字都没有写。

本来就有点儿莫名其妙,又在最重要的地方省略一万字,这就非常之尴尬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疑惑,继续挑战《湘山野录》的权威性。

首先,《湘山野录》中描绘的赵匡胤的死状是这样的--"玉色温莹如出汤沐"。

若是写成尸检报告,便是:自然安详,神色无异常,尸身完好,无皮下出血及表皮破损。

基本可以排除他杀。

而且,赵匡胤年轻时弓马娴熟,武艺超群,一套宋代军体拳(太祖长拳),打得敌人闻风丧胆。虽然后来转为文职,岁数也越来越大,但身体素质肯定不会一落千丈。

可能不如廉颇的"饭斗米,肉十斤",但说句老当益壮,还是不过分的。

赵光义想杀死这样的赵匡胤,且不在尸体上留下任何伤口,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经史学家考证,烛影斧声中的"斧",并不是抡起来虎虎生风的杀伤性兵器。

而是『柱斧』,一种象征着皇权的礼器,小而精致。

在《涑水记闻》、《资治通鉴长编》等多部史书中,都有宋太祖用柱斧对大臣"公然施暴"的记载,但结果也就是"堕两齿","折其上颚两齿",并没有造成什么不忍直视的血腥场面,杀伤力实在有限。

最后,《湘山野录》中记载--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是在他的灵柩前,奉遗诏登基的。

如果赵光义真是名不正,言不顺,弑兄而篡位,又怎么可能如此顺利地走马上任,成为大宋的军政一把手?

由此可见,赵光义根本就没有在烛光中持斧行凶,而是走了合法的权力交接程序。

这个合法的程序,便是大宋的另一个疑案--『金匮之盟』。

史料记载:

赵匡胤当上皇帝的第二年,杜太后问了他一道思考题:"汝自知所以得天下乎?"

赵匡胤谦虚地表示:"祖上积德。"

杜太后则表示:赵家能入主天下,是因为"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如果当时的皇帝是斗争经验丰富的"长君",那就没赵匡胤什么事儿了。

所以,杜太后让赵匡胤百岁之后将皇位传给弟弟,以保证江山永固。

赵匡胤并没有违背母亲大人的意愿,命令赵普(宋开国宰相,陈桥兵变的策划者)将此事记录在案,并参与『金匮』。

这份赵匡胤在登基第二年便早早立下的遗嘱,就是『金匮之盟』。

众人怀疑金匮之盟的原因,一般有两点--

一、金匮之盟的必要性。

当时赵匡胤年仅34岁,正值壮年,儿子赵德昭也已十岁,等到赵匡胤退休的时候,赵德昭想必也已成年。

二、金匮之盟版本的真假。

金匮之盟有两个不同的版本:

一是宋太祖→宋太宗→赵廷美(赵匡胤的另一个弟弟)→赵德昭(赵匡胤儿子)的『三传版』。

一个是宋太祖→宋太宗的『独传版』。

到底哪个是真正的金匮之盟呢?

让我们来一一分析。

首先,杜太后的一生,绝大部分都是在『五代十国』中度过的。那段历史究竟有多动荡,想必大家都知道--

『五代十国』期间,存世最长的朝代是后梁,一十七年,最短的是后汉,才四年左右,轮番上马的十三个皇帝,没有一个能做到任期满十年,平均四年换一个皇帝。

杜太后经历了如此多的动荡,当然要未雨绸缪,做点儿什么,以确保大宋不会重蹈覆辙。

其次,赵太后死后一个月,赵匡胤便将赵光义封为『开封尹』,后又封为晋王,位于宰相之上。

而赵光义继位后,也将弟弟赵廷美封为『中书令』,『开封尹』,封为齐王。

是不是觉得赵廷美和赵光义的升迁路线惊人的一致?

要知道,『中书令』和『开封尹』几乎是五代和宋初皇位继承人的标配,这样推算下去,赵廷美便应该是大宋王朝的第三任皇帝。

这与三传版本的金匮之盟十分吻合。

而且,杜太后是担心赵匡胤有所不测,留下幼君管理天下,重蹈前朝的覆辙,所以才让赵匡胤传位于赵光义,那如果赵光义也发生意外了呢?

杜太后不可能只担心赵匡胤,而对赵光义的寿命如此有信心吧?

最后,在《涑水记闻》中,对于金匮之盟的记载为--

"欲传位于二弟"。

千万不要认为这个二弟就是赵光义。

赵匡胤并非家中的长子,他还有一个叫做赵匡济(因避讳,改名赵光济)的大哥,早年身亡。

也就是说,赵光义是三弟,而非二弟。

那么《涑水记闻》中的"二弟",就是两个弟弟的意思--赵光义和赵廷美。

至于一传版本的金匮之盟,极有可能是赵光义和赵普各取所需的伪造品。

一个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一个想重回相位,于是一拍即合。

后面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

赵光义当上了皇帝以后,金匮之盟中提到的另外两个继承人--赵德昭和赵廷美,一个畏罪自杀,一个郁郁而终,都没能坐上应得的皇位。

赵廷美

就这样,皇位留在了赵光义一支,而赵普也重回宰相之位。

如此看来,赵光义登基后对赵廷美和赵德昭的提拔升迁,不过是政治作秀罢了。

别的不说,赵广义对小周后的所作所为足以证明他的人品,真不咋滴!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你的看法

点击标题右下角的【关注】,评论区留下您精彩的留言评论,让我们成为互关好友,每天带您了解坊间流传着的匪夷所思的传说,还有古老的文化中沉淀下来奇闻轶事,未解之谜,科学探索。放松心情的同时激发起你的无限好奇求知欲!每日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

关键词: 湘山野录 五代十国 莫名其妙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