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人人都知的清君侧,到底是何人最先提出?

时间:2022-03-19 10:13:0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所谓清君侧,指的是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本应是正义之举,但在封建朝代,往往成为叛乱发动者反抗中央政府的主要理由。那么,我们人人都知的清君侧,到底是何人最先提出的呢?

其实,清君侧最早要追述到西汉时期的七王之乱。

汉太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以后,着手消灭了异姓王,同时又分封同姓王用以"屏藩朝廷",本意是好的,但却忽视了同姓王在自身强大起来以后,和异姓王一样,都想推翻朝廷自己当皇帝。

到了汉景帝时期,这种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了,当时汉景帝的主要谋臣,御史大夫晁错看清这种形势,便提出了削藩的主张。他建议削减各王国的封地,逐步扩大中央直接控制的地盘,以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他特别指出吴王刘濞最危险,早就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他分析了当时形势指出:削藩,诸王要造反。不削,一样要反;削,早反,但祸小;晚削,晚反,但王坐大,祸害就大了。汉景帝很同意晁错的意见,采纳了削藩建议,开始着手削减一些大封国的领地。这个措施,在打击了诸侯王的政治野心的同时也直接损害了他们的既得利益,必然要招致诸王的反对。

吴王刘濞是最强大的封王,其谋反之心早已昭然若是。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拉上了楚、胶西、赵、济南、菑川、胶东等七个封王同时发动了叛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

刘濞等人深知发动叛乱难服人心,就打出了"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他们把攻击目标集中到晁错一人身上,说他离间"刘氏骨肉",而他们起兵,也只是清除皇帝身边的坏人,以"安刘氏社稷",并非反对皇帝 。

公元前154年二月,刘濞败亡,七王之乱宣告结束。吴王刘濞的皇帝梦化为了泡影,但"清君侧"一词却保留了下来,成为历代野心家谋求上位的一个借口。

关键词: 七王之乱 攻击目标 既得利益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