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崇祯最大的错误是斩杀魏忠贤?崇祯到死才明白的问题

时间:2022-03-16 10:49:4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崇祯皇帝为什么秘密收葬 魏忠贤 的遗骸?

魏忠贤(1568年-1627年十二月月十一日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原名李进忠。自从任秉笔太监后,更名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受到宠信,骄横跋扈,掌权弄政,被当时的人称为"九千九百岁",甚至出现"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的局面。

魏忠贤知道自己必死无疑

天启七年(1627年)秋八月,天启皇帝朱由校驾崩,信王 朱由检 继位。朱由检还是信王时,就对魏忠贤恨之入骨,嘉兴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十大罪:一与皇帝并列,二蔑视皇后,三搬弄兵权,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无圣人,七滥加爵赏,八掩盖边功,九剥削百姓,十交通关节。朱由检听后便召见魏忠贤,并且让人读给他听。魏忠贤听后自知难逃一死,于是在被发配途中上吊自杀,朱由检心不解恨,命人肢解魏忠贤,并且将他头悬河间府。直到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魏忠贤党羽才被肃清。

崇祯注定是一个悲催皇帝

朱由检重用大学士韩火广 东林党 人,这看似清明廉政的做法,确实给当时的官场带来短暂的新气象,但是不久后的将来,朱由检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大明王朝的灭亡。自古以来,读书人总是迂腐无能而且清高飘忽不定的,他们有心计,有想法,有计谋,就是没有落实。甚至东林党的人比阉党宦官,更加热衷于党派之争,这就导致当时的朝政,有政策没有落实,有雷声没有雨点。那时的大明王朝,不是中兴时期的大明王朝,需要一些杀伐果断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偏偏朱由检启用了东林党这群读书人。所以会灭亡是必然的!

17年后印证了这个事实,就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一段时间,崇祯密旨收藏魏忠贤的遗骸,还偷偷将其安葬在香山碧云寺。为何朱由检会有如此举动?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在这国破人亡的时刻,为何朱由检会有这样的举动,那是因为他想通了整个事情的缘由和道理,这世间,需要一种平衡,为何自古帝王之术首先学的就是驭人之术,而驭人之术首先就要知道怎么平衡势力。

东林书院

明熹宗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但是朱由检没有理解他的意思,朱由检的初衷是好的,要正官场之风,树世间正气,没想到好心办了坏事,最终没有势力可以平衡东林党势力,导致东林党势力独大,这就最终导致很多政令被阻止在东林党。政令不畅,必生祸端!

东林党六君子

宦官魏忠贤为巩固个人势力,必然是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一面,魏忠贤把持朝政期间,政局形势相对良好,外部局势也是平稳的,最起码后金势力不得仅供关内,魏忠贤还是有魄力,有能力,有眼观的。崇祯即位后,国内动荡不安,关外雄兵凸起,这个时候正需要一个能人、狠人来独挡一面,但是,却没有这样一个人。崇祯启用了东林党,个个无能至极,畏手畏脚,不思国家安危,只知党争私立!最后崇祯上吊之前,算是看清楚了这一切,但是为时已晚。秘密收葬魏忠贤遗骸,既是对魏忠贤这个人能力的肯定,价值的肯定和功绩的肯定,也是对自己执政的否定。这就是为何崇祯被认为是最励志又最悲催的皇帝之一的原因。煤山上的歪脖子树,就是崇祯的最后归宿,打败大明王朝的不是别人,正是崇祯他自己!

关键词: 驭人之术 党同伐异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