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诸葛亮和司马懿,临死前各留下一计,为何后人认为诸葛亮技高一筹?

时间:2022-03-15 15:24:3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16个字是诸葛亮临死之前念念不忘的,他想凭借着自己一生的力量,去心腹蜀国,让刘禅统一天下,但是奈何年纪都已经这么大了,却没有建立半分功劳,和司马懿僵持不下。临死的时候总是想着这一件事情,他没有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对不起刘备在临死之前的嘱托,而现在要去找刘备了。可是他儿子现在的年纪还小,于是吩咐别人嘱托了一下自己的儿子。

虽然最后司马家族篡位,但是这个真的不是司马懿的意思。司马懿本来还是想要做一个忠臣的,奈何子孙不听话,对待他说的话就像是放屁一样,完全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司马懿临终嘱托的事情,他儿子一直都没有办到,反而露出了狼子野心。跟诸葛亮儿子相比,司马懿的子孙愧对祖宗,让祖宗遗臭万年了,而诸葛亮儿子让诸葛家族再一次的光辉起来。

司马懿遗留给自己儿子的计策

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辅帝平九州,慎之!慎之!

司马懿在临死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一生。刚开始在曹操做事的时候,司马懿是非常不愿意的,觉得曹操是一个奸雄,自己不能够给这样的人去做事。但是奈何曹操的胁迫下,自己最终是到了曹操手下。可是曹操经常怀疑司马懿有异心,想要夺得曹操的天下,但是司马懿认为自己不是那样的人,非常害怕曹操想要杀掉他。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曹操早已经死了,而自己也当上了太傅,成为曹操朝廷中最大的能臣。

面对皇帝想要给自己授予更多的荣耀,司马懿通通的拒绝了。他认为自己一辈子都是曹操手底下的人,要对曹操忠诚,绝不能够做乱臣贼子,所以在临死的时候,特别嘱咐了自己的儿子。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可能没有那么孝顺,尤其是对皇位虎视眈眈,所以就要特别的嘱咐,希望他的两个儿子能够继承他的一致,继续辅佐皇帝夺得天下,让国家越来越强大。最终有一天能够彻底的统一天下,完成祖宗嘱托的愿望。

可惜的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有那么听话吗?连皇帝都敢杀,大家都知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已经死了,司马昭就肆无忌惮起来,本来还想要篡位,但是其实已经和皇帝差不多了,所以就把这个机会留给他的儿子司马炎。司马炎可是比他爸爸还要急躁,在司马昭还没有死,过几天就直接登基称皇帝了。司马懿的嘱托就如同放屁一样,还不如不要讲。

司马懿死的时候说了两个慎之,意思就是再告诫他的两个儿子。可惜司马懿的良苦用心,却被白白的辜负了。老子说的话都不管用了,儿子孙子都不听他的话了。估计司马懿死后知道,一定是死不瞑目的。

诸葛亮给儿子的计策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那个时候才7岁,诸葛亮都没有时间去教导自己的儿子,把所有的重任都交给了自己的妻子黄月英。当诸葛亮死的时候,放下了一切国家大事,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儿子。想起了自己在《诫子书》上写的那句话,希望能够让孩子做到,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厉害的大英雄,但是一定要无愧于自己。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人应该修身养性,首先把自己内心静下来,才可以去学习,急躁的去成长的话,什么也没有能够学到。做人一定要有大的志向,还要付出努力去学习,一切都慢慢来,稳妥才是放在第1位。

这就是诸葛亮告诫儿子要做的事情,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父亲不在他的身边,但是他一直没有忘记怎样去教导自己的孩子,希望他有一天能够做到这些,像诸葛亮一样终身养性,这样也就是说算是最大的成功了。

其实诸葛亮说的话其实也不怎么管用,他儿子虽然小时候非常天资聪慧,大家都把它认为第2个诸葛亮,可惜的是太过于及早成长。最后因为在绵竹之战中操之过急而兵败被杀,但是死的时候也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意志,终身终于蜀国,也是真正死于尽忠。

为什么诸葛亮的培养儿子的计策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这个诸葛亮最后没有成长起来,也归于蜀国当时的那个环境,战乱频繁,而诸葛亮死的太早了,在成长中缺失了父亲这个角色,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虽然从小非常天资聪慧,而且又有这样的话语培养,最终也是造成了这样结果。

后人们却对诸葛亮这句话却铭记在心,把它当做成才的标准。一个人想要成为真正的大人物,必须要从小就开始锻炼起,要磨练自己的性子,就像儒家学说所说的那样,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想达到最后的目的,是天下必须要修身养性。

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下面评论,我是史研三国为你讲述三国知识

关键词: 修身养性 可惜的是 统一天下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