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此人是东吴的诸葛亮,孙策临终前说孙权不行,君可取之!

时间:2022-03-15 12:07:3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三国演义》中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特别是刘备那句假惺惺的"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被后人调侃了上千年。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刘备的这套把戏,东吴的奠基者孙策在临终前,就已经玩过一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孙策因为遇刺而深受重伤,他在弥留之际召来众臣交代后事。孙策当场指定孙权为他的继承人,并对他的首席谋臣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张昭赶忙跪地连称不敢。那么这个张昭为何如此深受孙策器重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张昭和家人随其他难民逃到江南,正好到了孙策的地盘。孙策听说了张昭的大名,拜他为长史和抚军中郎将。孙策对张昭极为礼遇,曾经以子侄辈的身份去拜访张昭的母亲,这让张昭很是感动,更加死心塌地地为孙策效率。张昭没有令孙策失望,在他的辅助下,孙策很快在江东扎稳脚跟,实力一步步壮大起来。

张昭深受南北方士大夫的敬重,他们和张昭频繁书信往来,并经常在孙策面前称赞张昭。对此,孙策非但没有猜疑,反而潇洒地说:"当年管仲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如今子布贤明,我能重用他,他的功名难道不就是我的吗?"从这就可以看出来,在孙策心中,张昭是管仲一般的存在。

当然,君可自取这话也肯定不是出自孙策真心,但可以看出他对张昭的倚重跟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是一样的。孙策死后,张昭开始辅助年仅18岁的孙权,他怕孙权年幼不能服众,于是便经常在公开场合亲自扶孙权上马,替孙权竖立权威。张昭降低身份的举动张完全是对孙权的尊重。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张昭在曹操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建议孙权投降,是个软骨头,因此对他评价不高。其实张昭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孙策的临终前遗言除了"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外,还有下半句"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意思是,如果向东扩张的事业不能成功,咱就向西投靠朝廷,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在当时曹操势大的情况下,张昭误判也情有可原,他只是遵从孙策临终遗言罢了,并非为了曹操那的荣华富贵。再说回来,东吴最终不还是扛不住,被司马氏所灭么,只不过是晚了几十年罢了。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如果觉得小编写得还可以的话,给小编点个赞吧。

关键词: 三国演义 的情况下 可以看出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