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这位明朝开国功臣因为死得早 朱元璋赐予他一项特殊荣誉

时间:2022-03-13 10:39:5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为了下次能更方便的见到我,点点关注吧。

"有什么样的明星,就有什么样的粉丝"这句话对吗?看完这篇文章就懂了!

说起明代的开国功臣,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等悍将,或者是诸如李善长、刘伯温、汪广洋等谋士。

这些人之所以出名,要么是因为功勋卓著,要么是性格鲜明、趣闻轶事众多,被后人广为传唱。其实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也有一些劳苦功高而深受朱元璋喜欢,却名声不显的人,比如今天要说的江阴候吴良。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开创之初,朱元璋依据功劳,赏赐功臣,其中以国公为最,共有6人,次则为候爵,共有28人,吴良就是其中的一位。

单从这个数据来看,吴良不过是明初开国功臣34人中普通的一位。但有一项封赏,却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吴良的信任和宠爱,那就是在吴良死之后追赠上柱国这项勋位。

中国人讲究死后盖棺定论,臣子死后,皇帝往往会依照其在生前的品行和贡献,钦定谥号,并加封荣誉官职、勋位等,其中上柱国是极其尊荣的一个勋位。

上柱国,勋之极也。在整个明朝的历史之中,有明确记载的,生前获封上柱国者,只有两人,一则为嘉靖朝首辅夏言,一为天启朝首辅叶向高。

嘉靖朝另一位首辅,把持朝政20余年的严嵩也曾拟被嘉靖授以上柱国,但严嵩以"尊无二上,上非人臣所宜称"的理由拒辞,后来的徐阶、张居正也拒辞"上柱国"。

在死后能够获赠"上柱国"的,也廖廖无几,仅有四个人,一个是明朝初年的名将常遇春,一个是永乐年间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一个是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最后一个就是今天说的吴良。

在获得"上柱国"称号的6人之中,除了常遇春以外,其他人都是首辅,文臣之首。论功勋的话,吴良也比不上开国功臣中的徐达、李文忠、冯胜等人,为何朱元璋偏偏给吴良授予上柱国呢?

首先,吴良跟随朱元璋的时间非常早,1352年,即元至正二十年,吴良和他的弟弟吴祯一起前来投靠,并担任先锋,是朱元璋早期极为倚重的将领,参与了夺取滁州、集庆、江阴等奠定朱元璋和陈友谅、张士诚鼎足而立的战役。

在攻下江阴以后,朱元璋任命吴良为指挥使,长期据守。江阴是朱元璋东南部的屏障之地,一旦失去江阴,即可趁虚而入,打乱朱元璋先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统一天下的大计。张士诚也一直对江阴城虎视耽耽,多次进攻却被吴良击退。

虽然吴良不像徐达、常遇春等人一直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战功,但只坚守江阴一事,就令朱元璋对吴良赞叹有加。

在《明史》吴良传中,朱元璋命吴良镇守江阴时,还特意下谕给他,申明利害,授予守卫江阴的秘诀,"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

从至正十七年到至正二十七年,整整十年,吴良牢牢镇守住了江阴,令朱元璋无后顾之忧。朱元璋时常将吴良召至帐下,多加慰劳:"吴院判保障一方,我无东顾忧,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

吴良的功绩朱元璋看得明明白白以后,后代修史的史官也了然于胸。清初名臣张廷玉奉命修撰明史,在写《吴良传》时,也感叹道:"吴良守江阴,耿炳文守长兴,而吴人不得肆其志,缔造之基,其力为多",认为吴良镇守江阴对抵御张士诚,帮助朱元璋统一天下出力甚多。

除了早年的从龙之功和明朝建立后吴良奉命征讨西南地区"蛮族"的功劳以外,朱元璋对吴良之所以赞誉有加,还有一个则是出于对吴良品格的尊敬。

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中,其他将领的品格大多都有些缺陷,有人滥杀,有人好财,有人贪色,唯独吴良名虽"无良",却有谦谦君子之风。

吴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新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不仅不贪财好色,还能够主动学习儒家经典,兴办教育,屯田减税,发展民力。虽起身于武将,却有儒将之风,更有长远的治理天下的眼光和策略,这让有天下之志的朱元璋对吴良更刮目相看。

当然最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吴良死得早。吴良死于洪武十五年,彼时距离朱元璋为后代子孙铲除障碍,大肆屠杀功臣还有七八年时间。

朱元璋虽残暴,但在明朝立国之初对功臣,特别是武将,还是较为宽容友爱的,一则是北元未平,对他们尚有倚仗的地方,二则是朱元璋惦念一起征战天下时结下的那份情谊。

后来随着朱元璋的年老,太子朱标性格软弱,朱元璋担心在其死后朱氏子孙是否能在权贵功勋的威胁下坐稳江山,而有屠杀功臣之举,如李善长案。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其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朱允炆当时只有十六岁,且久中宫围之中,性格较其父更为"仁柔",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朱元璋不得不将屠刀挥向那些残余的功臣们,蓝玉、冯胜、傅友德...经过一番屠杀以后,功臣中只有耿炳文和郭英两人硕果仅存。

郭英之所以不死,是因为郭英一直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早年一直担任朱元璋的亲兵,他的妹妹又嫁给了朱元璋,后来被封为宁妃,亲信加上外戚的双重身份,令朱元璋实在不忍下手。

而耿柄文逃过一劫的原因则较为简单,因为他的军事才能偏向于防守,曾为朱元璋镇守长兴十年。留下耿柄文,相当于是给朱家的铁桶江山再留了一个后手,一旦有外敌入侵,耿柄文可守。

综合耿炳文和郭英的逃生秘诀,再来比较下吴良的境遇,如果吴良活至洪武二十五年以后,大概率是逃不过朱元璋那一刀的。

首先,在吴良的整个功勋之中,最显著的虽然是镇守江阴十年之功,但不表示吴良只擅长防守。《明史》有载,吴良与其弟吴祯"以勇略闻名",投奔朱元璋以后又多次担任先锋之职,其锋锐可能比不上常遇春、李文忠等人,但也不是寻常之辈。

其次,吴良与朱元璋的关系并不如郭英和朱元璋那般亲密。吴良投靠朱元璋后,虽然累有战功,却也只是外臣,不像郭英那般是从亲兵侍从做起。吴良在外镇守多年,虽无谋逆之心,但将在外,君主总是担心命有所不受,猜忌总是有的。从亲属关系来说,吴良仅仅只是将女儿吴氏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齐王朱博,关系上隔了一层。

因此,吴良死后之所以有"追赠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中军都督、江国公""赐葬钟山之阴"的殊荣,和其他功臣相比,也是占了"死得早"的便宜。

主要参考资料

《明史》吴良传

关键词: 开国功臣 还有一个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