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历史皇帝九:朱棣 夺取侄子皇帝位 迁都北京 成就千年帝都美誉

时间:2022-03-12 16:35:1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明成祖,名朱棣(1360年5月2日至1424年8月12日)。父亲:朱元璋、母亲:孝慈高皇后马氏。是明太祖的第四子。11岁封为燕王。43岁即皇帝位。1424年病死,时年65岁。在位22年。他是一个注意建功立业的皇帝。

明成祖的帝位是夺来的。明太祖有26个儿子,长子朱标封为太子,第四子朱棣封为燕王。朱棣受封之地为北平,是金、元两朝的都城。他20岁时,被派往藩地北平就职。他39岁时,明太祖病故,皇太孙即位,是为建文帝。他采取了削藩的措施。此时,朱棣的三个哥哥已相继去世,他成了长子。对这个侄子皇帝,他本有不臣之心,现在又要削藩,刀就要砍到脖子上,他便起兵造反了。经3年苦战,终于夺得了帝位。年号永乐。明成祖,又称永乐皇帝。

明成祖的历史功绩之一,是倡导修纂了《永乐大典》。即位之初的永乐元年,他便下令编纂一部大书。他说:""你们要根据我的意思,编纂一部自有图书以来,包括经史子集、百家之书的,包罗万象的大规模的丛书。参加修纂的有全国的各种一流人才。由学术大师姚广孝为总裁,包括名儒、名士、名医、名僧等,共计2169人,参与修纂。经4年奋战,到1407年,编修工程告竣。全书共22877卷,计11095册。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图书8000余种。种类包罗万象,计有经、史、子、集、百家、天文等。明成祖命名其为《永乐大典》。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百科全书。

明成祖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迁都北京。即位之初,定鼎金陵南京。1403年,礼部尚书建议,把北平改为北京,迁都北京。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下令改北平为北京,升为陪都,称作行在。同时,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由于多年的苦心经营,北京也就逐渐发达繁荣起来。从而,北京初步具备了大都市的规模,可以和金陵相媲美了。1406年,明成祖下令明年6月,正式营建北京宫殿。命大臣陈圭,主持北京宫殿及北京城市的整个设计营建工程。经过18年的曲曲折折,明成祖终于了却了自己多年的宿愿,完成了迁都盛举。从此,北京就成为明清两朝的都城,一直延续至今。北京定为中国的首都,这是明成祖的历史贡献。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壮举。明成祖具有雄才大略,他想向海外宣示明朝的强大,让海外西洋各国纷来中国朝贡。郑和于1405年率庞大的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船队规模宏大,据载,船队共有船只208艘,其中大船62艘,小船146艘。有战舰,有供应船。船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官兵、水手等五行八作的人,计有27800人。他们所带的物品,包括粮食、药品、丝绸、绢缎、瓷器、水银、麝香等几十种,一概俱全。同时,还带了许多稀奇的珍宝。船队最远抵达印度半岛。每到一国,郑和便宣示明成祖诏书,赏赐金币。1407年,经两年多的航行,顺利地回到了祖国。

自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同30多个国家加强了往来。这种大规模的海外贸易,是中国航海史,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其历史意义非常深远。

明成祖朱棣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郡县有遇到灾害的,就免租赈灾,荣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国受封之国多达三十余个,国势极盛!唯独对建文帝忠臣处理过狠,不能说是没有遗憾的。

65岁的明成祖,突然病故在回师的行军途中。他被葬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的长陵。此陵是在他54岁是建成的。此后,明朝的皇帝陆续葬于此地,便形成了明13陵。明长陵是北京十三陵之首陵,朱棣及皇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

关键词: 迁都北京 包罗万象 中国历史上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