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三国一位降将,司马懿非常器重,曹操恨之入骨,刘备对其万分愧疚

时间:2022-03-11 16:57:3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对此,作为看客的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和意见吗?欢迎点评哦

遇到你是我的幸运,希望我能给你帮助,我是[名字],欢迎大家。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268期 文/无常奉天玉)

千里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忠义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追求忠义,无数人献出了生命;为了歌颂忠义,流传出了无数的名篇;为了倡导人们追求忠义,亚圣孟子曾言,"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正是因为如此,降将一直是令人不齿的存在,就连相对比较开明,贤臣可以择主而事的三国时期,叛主之人,也会遭人唾弃,例如,吕布至今依旧背负着"三姓家奴"的骂名。可是,在那个时候,有一个背叛了刘备的人,不但没有背负骂名,还让刘备自责不已。这个人是谁呢?

这个人的知名度,虽然不及刘备,但是他与三国时期的不少名人,有着牵连。除了背叛过刘备,并让刘备愧疚不已之外,他虽最终归属了曹魏,却让曹操痛恨不已。而在三国时期,笑到最后的司马懿,却对他赏识有加。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到底是何方神圣呢?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来梳理一下,他与这些人之间的关系。

一、让曹操痛恨

黄权,字公衡,是巴西人氏,原本属于刘璋麾下,后来刘璋投降,他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刘备的属下。在为刘备效命期间,他最大的贡献,便是汉中之战。在这一战中,刘备大军凭借计谋,斩杀了曹魏主将夏侯渊,才拿下了汉中地盘,而设计袭杀夏侯渊者,不是别人,正是黄权。《三国志》记载:"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要知道,夏侯渊虽然有"白地将军"之称,且有勇无谋,却是曹操麾下最受倚重的几个大将之一,抛开其他不谈,单虎步右关一事,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而且,除了有能力之外,他与曹操是旧识,在曹操起事之前,就曾替曹操顶罪,可以称得上,是曹操的恩人。试想,黄权杀害了这样一个人,曹操又如何不恨他呢?

二、背叛刘备,却让刘备愧疚

汉中之战结束后不久,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先是大逞雄风,威震华夏,之后却兵败被擒杀的消息传来,刘备悲愤交加,想要兴兵复仇。在夷陵之战爆发之前,黄权曾劝说刘备道:"吴军勇猛善战,其水军又可顺流而动,一旦开战,我们进军容易,退兵却非常困难,还是让我为先锋,前去探探虚实,您留在后方吧。"刘备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坚决率兵亲征,且没有让黄权参战,反而派他前去监视魏军的动静。最终刘备兵败,狼狈逃回白帝城的时候,黄权被吴军所阻,断了归路,只能降吴或降魏。当是东吴是刘备的敌对方,他不想给刘备的敌人产生助力,于是率军投靠了曹魏。

由此可知,黄权归降曹魏,并非卖主求荣,而是被逼无奈,而且在战争之前,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所以,他背叛之后,刘备才会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才会善待黄权的家小。

三、得司马懿赏识

黄权得司马懿赏识,并非是指他在司马懿架空魏室之后,又开始为司马家族效力了。毕竟司马懿把持朝政的时候,是公元249年,而黄权去世的时候,是公元240年。他得司马懿赏识,仅是两人之间的私人交情。《三国志》中提到,对于黄权,"大将军司马宣王深器之",而司马懿自己写给诸葛亮的信中,也称"黄公权衡,快士也!"当然了,就算是私人交情,司马懿也很少这样称赞他人,黄权作为一个降将,却能够被司马懿如此欣赏,足以看出此人不简单。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虽然黄权对于刘备而言,是一个背叛者,他却不算对不起刘备,投奔曹魏之后,魏主曹丕的重用,大将军司马懿的欣赏,也都是他应得的,毕竟,不管是论人品,还是论才能,他都是值得别人敬重。而作为导致夏侯渊死亡的"幕后黑手",曹操痛恨他,却也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关键词: 三国时期 汉中之战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