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新视野】齐桓公曾差一点命丧管仲之手,可为何管仲还能受到齐桓公重用呢?

时间:2022-06-17 07:41:2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 "春秋第一霸"的名号非齐桓公莫属,但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是少不了成千上万个聪明男人的支持,其中有一个很值得齐桓公敬重的男人,他就是管仲。对!就是他,曾经差点一箭要了齐桓公的命,可为何还能受到齐桓公的重用呢?客官别急,看我慢慢讲。

早年坎坷 大器晚成

◆ 古人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管仲就是这样的人。管仲,号夷吾,他年轻时家里穷困潦倒,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这乱世间为了某得生存,管仲曾接触过多个职业。入过军营,当过几次小官,也曾经过商业。早年坎坷,大器晚成。他曾辗转于多地,接触了士农工商各个阶层,与各行各业的人有过交流,所以对各行各业的社会现状有过深入的了解。回头看,早年的这些人生阅历都将成为他日后成就事业的有利因素。


(相关资料图)

鲍叔牙力荐管仲

◆ 鲍叔牙是管仲从小到大的朋友,对他很是照顾。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将来必成大器。虽然管子时常欺负他,但都不予计较。后来两人各为其主,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但丝毫不影响他俩的友谊。后来齐国君主相继死去,两位公子都要回国即位。管仲怕小白先到达齐国即位,于是在回齐的通道拦截公子小白,并射了其一箭,小白佯装已死,死里逃生的小白昼夜兼程赶回齐国即位。齐桓公即位,急需有才能的人辅佐,准备拜鲍叔牙为相。作为管仲最好的朋友,鲍叔牙不愿看到管仲惨死,于是自称才能不及管仲,极力劝说齐桓公不要杀管仲,声称管仲可堪重任,助他称霸一方。

◆ 鲁国国君身边曾有人进谏:管仲很有才能,要么将他收入麾下,要么杀了,否则被他国所用,日后定会后患无穷。鲁君想将管仲收入麾下效力,管仲不从,鲁君起了杀心。这时接到了齐桓公要手刃管仲以报当日一箭之仇的消息,为了讨好齐国新君,鲁国派人将管仲押送回齐国,管仲这才逃过一劫。

弃暗投明 相见恨晚

◆ 管仲回到齐国后,齐桓公以隆重的礼节迎接管仲。本是一对仇人的俩人,一见面并没有剑拔弩张,可能是鲍叔牙劝说齐桓公奏效,也可能是齐桓公忍辱负重装出来的祥和。管仲也比较会来事儿,噗通一下就下跪,向齐桓公认错,齐桓公也看他态度诚恳,于是就原谅了他。求贤若渴的明君遇到匡世的贤者,掩不住内心的喜悦,彻夜长谈了三天三夜,交谈间句句投机,两人相见恨晚,齐桓公被管仲的才能所折服,管仲欣赏齐桓公的雄心壮志,于是俩人一拍即合,斋戒三日,拜管仲为相,尊称管仲为"仲父",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春秋争霸事业。

君臣同心 励精图治

◆ 有挚友鲍叔牙的力荐,有明君的欣赏固然好,但这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混得好,混的久,还是得做出一番实事,于是管仲凭着自己早年的社会实践和丰富的个人阅历,为齐桓公献计献策。首先是对内整顿行政管理系统,达到"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革除部落残余影响,精细行政区域组织结构,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官员任免,按其实际业绩进行考核,提出"慈孝、聪慧、拳勇"推荐制,突破了原有的世卿世禄,奠定了日后科举制的雏形;主张重农、重经济、改革富国强兵、相地而衰征……

◆ 管仲终不负齐桓公所望,对内在行政管理、经济、农业、强兵等方面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最终都取得惊人的成效,齐国国力大振。对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使齐国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虽然他是一个功利主义的政治家,但能从实地去做,不像儒家政治学说那样趋于高大玄虚,才使齐国的内政外交欣然璀璨。以致在管仲死后,齐国继续称霸春秋几百年,这都归功于管仲。

▲ 俗话说的好:"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管仲辅佐公子纠失败后,投到齐桓公门下,实乃明智之举。笔者认为,与其说是齐桓公成大事不拘小节,不如说是鲍叔牙善于发掘管仲的经世之才,与其说齐桓公给了管仲经世致用,一展抱负的机会,倒不如说是管仲成全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霸业。君臣同心,两人互相成就,才有了这"贤者助君,君者器臣"的佳话,并使二人得以名垂青史,他们之间的这种相互欣赏,相互辅佐,相互成就的关系才是我们所津津乐道的,这也许就是聪明人之间打交道的准则。

对于管鲍之交和齐桓公既往不咎,重用管仲这件事,您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我们相互交流。

喜欢文章,可以关注,收藏、转发哦!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删,谢谢)系必删,谢谢)

关键词: 齐桓公的 各行各业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