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今日热门!身为托孤重臣,张昭为何会失势,这件事是重要原因

时间:2022-06-14 08:46:3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发生在孙权执掌江东初期,相关人物分别为孙权、张昭和周瑜。原文如下:

建安七年,曹操破袁绍,遣使往江东,命孙权遣子入朝随驾。权犹豫未决。吴太夫人命周瑜、张昭等面议。张昭曰:"操欲令我遣子入朝,是牵制诸侯之法也。然若不令去,恐其兴兵下江东,势必危矣。"周瑜曰:"将军承父兄遗业,兼六郡之众,兵精粮足,将士用命,有何逼迫而欲送质于人?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连和;彼有命召,不得不往:如此,则见制于人也。不如勿遣,徐观其变,别以良策御之。"吴太夫人曰:"公瑾之言是也。"权遂从其言,谢使者,不遣子。自此曹操有下江南之意。但正值北方未宁,无暇南征。

建安八年十一月,孙权引兵伐黄祖,战于大江之中。祖军败绩。权部将凌操,轻舟当先,杀入夏口,被黄祖部将甘宁一箭射死。凌操子凌统,时年方十五岁,奋力往夺父尸而归。权见风色不利,收军还东吴。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孙权继位后,大肆招揽人才,阚泽、严畯、吕蒙、丁奉等人陆续来投,江东人才大幅度增加。但此时中原地区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正逐渐取代袁绍成为中原的霸主。曹操派人来到江东,命孙权遣子进京作为人质。张昭认为这是古代帝王牵制诸侯的做法,如不遵从曹操的命令,一旦曹操兴兵南下,江东必将不保。而周瑜却认为江东实力雄厚,完全没有必要惧怕曹操,主张不送人质。孙权的母亲表态支持周瑜的建议。于是,孙权没有送子进京为质。等到了第二年,孙权又发动了夏口之战,但大将凌操被甘宁射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周瑜口中的"兵精粮足", 意为兵士精壮,粮草充足。形容军力强盛,战备充分。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先主传》注引《江表传》中的"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小说中提到的曹操命孙权送子为质的情节,是符合历史原貌的。据《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载:"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责权质任子。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权意不欲遣质,乃独将瑜诣母前定议。"周瑜对此的态度非常坚决,认为不用惧怕曹操的威胁。周瑜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孙权母亲吴氏的赞同。吴氏对孙权说:"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

吴氏的这番表态,不仅明确了东吴集团对待曹操的态度和立场,也确定了周瑜在东吴集团的崇高地位。众所周知,在孙策时代,张昭和周瑜是其左膀右臂。而到了孙权时代,周瑜逐渐取代了张昭,成为孙权的主要助手。尤其是在孙权掌权之初,只要是重大事件,都以周瑜的意见为最终决定,而张昭则逐渐退出了东吴的核心圈。究其缘由,就是由这件事情开始。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兵精粮足 建安七年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