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视点!刘备不是皇叔,孙权不是吴侯,曹操什么时候开始可以被称作丞相?

时间:2022-06-13 05:44:5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三国三巨头都有一个标签:白脸奸贼丞相曹操,宽厚仁德皇叔刘备,碧眼紫髯吴侯孙权。但是细看三国正史中这三位的本纪和列传,我们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三国三巨头的标签是不是贴错了?刘备不是皇叔,这一点已经尽人皆知,但是他是否宽厚仁德呢?孙权什么时候可以封侯称孤道寡?曹操从什么时候开始当丞相,是否从一开始就憋着篡汉?这两个问题可能就很少有人注意了。

按照《汉后书》《三国志》《献帝春秋》等史料记载,三国三巨头的三个标签贴错了两个半:孙权和刘备的标签贴错了,曹操的标签对一半错一半。

第一个问题:刘备有没有可能给五世祖刘协当叔叔,是否宽厚仁德?

要回答刘备是不是皇叔,咱们还是来看看大汉天子刘协和后来的及汉昭烈皇帝的家谱--当然,刘协不知道自己会被称为汉献帝,他活着的时候只知道刘备给自己开了追悼会,又给自己这个活山阳公上了个谥号叫孝愍皇帝;至于刘备,因为年号的关系,他活着的时候可以被称为大汉章武皇帝,但绝不会想到诸葛亮会给他一个"昭烈"谥号。

刘协跟刘备一样,都没有庙号,汉朝比较有名的皇帝,是汉太祖(庙号)高皇帝(谥号)刘邦、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汉朝最后一个有庙号的皇帝是汉孝灵皇帝刘宏,庙号是度宗。

为了表示尊重和便于称呼,咱们还是称刘协为汉献帝。汉献帝的辈分可以上溯到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直系祖先是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刘协是刘邦十六世孙。

刘备虽然也可以算是刘邦后人,但他只能说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胜的儿子刘贞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就留下了涿郡刘备这一脉。刘贞因为上缴给汉武帝刘彻的黄金成色不足而变成了夺爵为民(坐酎金失侯),所以刘邦在涿郡这一脉,只能算被皇族遗忘的远房亲戚。但是毕竟也姓刘,而且刘备当时的皇族身份,包括曹操孙权在内,都没有提出质疑,连司马家也承认,所以《三国志·先主传》中才留下了"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的记载。

按照当时的谱系逆推,刘备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二十一世孙。换算下来,刘协是刘备五世祖。把刘备说成是刘协的叔叔,也不知道是往他脸上贴金还是抹黑--称刘备为皇叔,岂不是说刘备家谱造了假?

刘备是汉室宗亲,这一点可以肯定,刘备不是皇叔,这一点也可以肯定,但是刘备是否像陈寿袁绍和诸葛亮说的那样"弘毅宽厚""弘雅有信义""信义著于四海"呢?这可能真是应该打一个问号了,起码当时的敌对阵营和自己部下,都不大承认刘备仁厚--仁厚的人成不了一代枭雄,只能成为被枭雄分食的菜鸟。

吕布的部下曾经评价刘备"反复难养,宜早图之",吕布临死才知道自己错了:"是儿最叵信者(刘备这小子说话最不算话)。"连刘备的谋士庞统庞士元,也曾当面指责:"伐人之国(指侵夺刘璋基业)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我们不能说刘备不仁德,但他的仁德只是相对于曹操和孙权而言的,如果他真的仁德,就不能三分天下有其一了--能成为一代枭雄,有一个必备条件,那就是心狠手辣,刘备在这方面做得不错。

第二个问题:孙权什么时候可以称武侯,吴国太有没有甘露寺招亲?

如果孙权真的是碧眼紫髯,那么孙坚还应该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发色如韭。

碧眼紫髯是演义小说的说法,碧眼不可能,因为孙坚孙策都不是瞎子,不可能把江东基业交给"非我族类"的"朮赤(客人,外来者)",但是一个人生就一部紫色须髯,是可能的,黄毛小子是存在的,很多人的须发变白之前先变紫变黄,都是有可能的。

张辽曾亲眼见过紫胡子的孙权,还曾为没抓住这个紫胡子而遗憾:"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孙权当时的正式称号是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辽及乐进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举军叹恨。《献帝春秋》"

这时候我们就会产生疑问了:为什么孙权的部下也称孙权为"孙会稽"而不称"吴侯"?这答案很简单,因为赤壁之战前,还没有跟曹操撕破脸的时候,孙权一直是大汉朝廷任命的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至于封爵,不好意思,这个还真没有,因为孙坚是破虏将军乌程侯、孙策是讨逆将军,孙策死得太早(二十六岁),孙权年纪太轻,还没有因功封侯。

至于赤壁之战后,"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备领荆州牧",那是这对舅哥妹夫之间互相抬轿子,曹操做主的朝廷是不承认的。只有此前"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那是名正言顺的,橡皮图章刘协也是要承认的。

孙权的"吴王"称号,是曹丕册封的,还郑重其事下了诏书:"今封君为吴王,使使持节太常高平侯贞,授君玺绶策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以大将军使持节督交州,领荆州牧事,锡君青土,苴以白茅,对扬朕命,以尹东夏。"

至于甘露寺招亲,读者诸君当个故事看就行了,因为正史中的孙坚之妻孙权之母吴夫人,在建安七年就不在人世了,她老人家并没有个妹妹一同嫁给孙坚--吴夫人只有一个弟弟而没有妹妹,她本来就是受到孙坚武力胁迫,为了救家族性命,才无奈嫁给孙坚的:"孙坚闻其才貌,欲娶之。吴氏亲戚嫌坚轻狡,将拒焉,坚甚以惭恨。夫人谓亲戚曰:"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遇,命也。"于是遂许为婚。"

正史中是孙权孙权嫁妹,是主动送货上门的:"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

这段记载很简练,但包含的内容却很丰富:孙权先送妹子以巩固孙刘联盟,刘备得寸进尺,又跑到京口借(换)了半个南郡,也给了东吴"刘备借荆州"的口实,为孙刘联盟破裂埋下了伏笔。而且据当时事件亲历者诸葛亮的说法,孙权的妹妹跟刘备的关系一点都不好,刘备睡觉都要睁一只眼睛:"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

如果刘备与孙权的妹妹如鱼得水如胶似漆,又怎么会担心孙小妹半夜把他宰了?

第三个问题:曹操什么时候开始当大汉丞相的,他被人叫了多少年丞相?

很多演义小说和经典电视剧,都称曹操为"曹丞相",但事实上无论是征徐州还是战官渡,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都不是什么大汉丞相,曹操派张辽许褚去请刘备青梅煮酒,也不会说"丞相有请",原因很简单:当时大汉朝廷根本就没有"丞相"一职。

建安元年七月到八月曹操迎请(或者说挟持)汉献帝之后,得到的封号是假节钺、录尚书事,九月份,唯我独尊的曹操又得到了"大将军、武平侯"的称号。

但是唯我独尊的曹操并没有得到袁绍的尊重,他反对曹操受封大将军,所以曹操只好退了一步,把大将军封号让给了袁绍:"绍耻班在公下,不肯受。公乃固辞,以大将军让绍。""天子以绍为太尉,转为大将军,封邺侯。"

汉献帝时期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太傅、大司马、大将军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曹操自己降格当了司空,但是说话还是比袁绍好使:"建安元年冬十一月丙戌,曹操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汉书·孝献帝纪》"

不管曹操这个"司空"是汉献帝任命还是曹操"自为",反正当时大家都管曹操叫司空,陈琳替袁绍写的骂曹操祖宗十九代檄文里,也称其为"司空曹操"。

曹操带着司空的帽子,收刘备、降张绣、杀吕布、灭袁术、战官渡灭袁绍,这时候要是有人管他叫"曹丞相",他一定老大耳刮子扇过去:"你这是磕碜我吗?"

那么曹操是什么时候开始当上丞相的呢?这个正史中有明确记载:"建安十三年春正月,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

相关资料图

《后汉书》则说曹操是"自为",其实"自为"和"以为"都不重要,因为那时候曹操的权力比汉献帝大。

曹操当上大汉丞相就想为大汉一统做点贡献,于是伐刘表战长江,结果打了个"开门黑",赤壁之战被烧得焦头烂额。

曹操这个大汉丞相,只被叫了五年就改称呼了,因为他有个更响亮的称号,叫做"魏公",后来挂金玺赤绂戴远游冠的魏公曹操,地位比诸侯王都高:"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有了自己的宗庙社稷(封公才有此待遇)的曹操,只有称呼他为"魏公",才能显示出尊敬,这时候再叫他丞相,是会被当做荀彧,送一个空盒子的……

参考资料:本文引号内未注明出处的文字,均来自《三国志》

关键词: 赤壁之战 讨虏将军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