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庙号谥号能体现王朝性格,这两个朝代为何既没有武帝也没有武宗!

时间:2022-06-09 09:40:5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开国太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的武帝或者武宗都很有名,商周乃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武侯武王多得数不清,西东两汉出了两个武帝: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曹魏司马晋武帝也不少,死了的曹操还混了个魏武帝的谥号(庙号太祖);司马炎有样学样,踢掉曹魏小皇帝之后,也得了个武皇帝的谥号(庙号晋世祖)。但是我们纵观古代王朝历史,就会发现一个怪异的现象:有两个朝代既没有武帝也没有武宗,也不知道是没来得及号称武宗武帝就灭了国,还是有自知之明不好意思或者干脆不敢言武--这两个朝代就是宋朝清朝。

在解释这两个朝代为什么没有武帝武宗之前,咱们要先来简短区分一下谥号和庙号:人们称呼唐朝以前的皇帝,一般喜欢称谥号,比如刘邦,大家都叫他汉高祖,那是因为他的谥号是高皇帝,刘彻被称为汉武帝,也是因为谥号孝武皇帝,刘秀也是这样,"汉世宗""汉世祖"倒很少有人提及。而到了唐朝,谥号越来越长,人们就只好称呼更简短好记的庙号了,比如李世民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到了宋徽宗那里,谥号长达十六个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慈宪显孝(皇帝)。到了明朝,皇帝的谥号十七个字已经成了标配,想记也记不住,比如曾经被取消帝号的景泰帝朱祁钰,后来也有十七个字的谥号: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这时候有人就要提出质疑了:你拿宋朝和清朝的庙号跟别的朝代庙号相比,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但是切莫着急,从唐朝以后咱们就比庙号也是可以的:唐朝有大家很熟悉的武宗李炎,元朝有武宗曲律可汗海山,明朝的武宗朱厚照更有名也更有争议。而宋朝和清朝皇帝的庙号没有一个叫武宗的,这样一比较,标准就统一了:宋朝和清朝跟唐元明三朝相比,确实是在庙号中缺了个武字,而宋朝独有的徽宗钦宗,后世一个都没有(在宋徽宗赵佶之前,金国有一个徽宗叫完颜宗峻,在靖康元年的前两年就死掉了)。

宋朝的君主(有时候不敢自称皇帝)从赵匡胤开始,庙号分别是两太(太祖太宗)领着一群宗:真、仁、英、神、哲、徽、钦、高、孝、光、宁、理、度、端;清朝从努尔哈赤开始到玄烨,有点二八月乱穿衣的意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分担太祖太宗,接下来"清成宗"多尔衮,然后又来了世祖福临和圣祖玄烨。直到雍正以后,庙号才算走上正轨,全部称宗:世、高、仁、宣、文、穆、德、献(恭)。宋清两朝的皇帝庙号列完了,果然是没有一个武宗,而为了满足某些人的要求,咱们再给清朝放宽一下标准,把从努尔哈赤开始、清朝人认可的谥号简称也列出来,请喷子把眼睛从脚后跟里拿出来找一找,这里面有没有一个武字:高、文、义(多尔衮)、章、仁、宪、纯、睿、成、显、毅、景,最后一个被某些小辫子私下给了个谥号,大家都不承认,咱们也就不说了,反正也不是武。

笔者知道,脑袋后面和里面都有辫子的人还抱着一丝希望:努尔哈赤就不能把武字追封追谥给前辈先祖吗?这里咱们就破灭 他们最后一点希望:努尔哈赤之前确实还有几个"皇帝",他们的庙号和谥号名字都加上,是这样的:清肇祖原皇帝猛哥帖木儿(孟特穆)、清兴祖直皇帝福满、清景祖翼皇帝觉昌安、清显祖宣皇帝塔克世。

罗列完宋朝和清朝皇帝庙号和谥号,咱们该来说一说宋朝和清朝为什么既没有武帝也没有武宗了:首先我们要肯定地说,绝对不是来不及排到武帝武宗就灭亡了,因为南北两宋朝延续三百年出头,清朝也超过二百六十年。

既然不是来不及"上尊号"和"追谥",那么宋朝和清朝为什么就没有出过一个武帝武宗呢?笔者认为这要区别对待:清朝偃武修文,奉行着花钱买平安的立国存身之道,皇帝和大臣都不认为武帝武宗是个好庙号谥号,所以哪一个皇帝也不肯给"先帝"上庙号为"武"。而清朝则不然,他们也打仗,曾经也很尚武,但是康熙和雍正这样的比较有为或者十分有为之君,分别庙号谥号圣祖仁皇帝和世宗宪皇帝,还没来得及叫武帝武宗。

到了乾隆之后,清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打一场输一场,好不容易出了个左宗棠在对外战争中取胜,但是却被窝囊的皇帝和朝臣的议和之声淹没。所以稍微要点脸皮的大臣在研究"先帝"庙号谥号的时候,都不敢提那个武字:犯我大清者,虽远必赔,可别糟践武宗武帝这样霸气的庙号和谥号了……

关键词: 努尔哈赤 孝武皇帝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