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为何武将出身的宋太祖要号召百官读书?这是北宋重文轻武的根源?

时间:2022-06-08 09:50:4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我们都知道,作为中国古代一个繁荣的时代,北宋一直以来有着一个让人诟病的问题,同时也是宋朝难以磨灭的负面标签--重文轻武。

有人认为重文轻武的根源在于宋太宗赵光义,他在军事上的无能导致宋朝的方向彻底转向内部,太宗皇帝不断打压武将的地位让宋朝产生了重文轻武的传统。

当然,也有人把这笔账记在了宋太祖赵匡胤身上,因为赵匡胤是武将出身,陈桥兵变夺取政权,他最害怕的就是武将夺权。

同时,在宋太祖在位时期,他曾经号召百官读书,无论你是文官还是武将,全部都给我读!很多人也认为宋太祖的这个举措是北宋重文轻武的根源。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宋太祖为什么要号召百官多读书呢?

这其中其实还有着不少搞笑的故事。

大宋开国皇帝的年号,居然是一个灭亡国家用过的!

乾德四年,当时距离北宋灭亡后蜀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同时距离后蜀皇帝孟昶去世也过了一年。根据惯例,孟昶带到开封后蜀的宫女,就可以全部充入大宋的皇宫。

结果一个极其搞笑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在一个偶然的时候,太祖皇帝闲来没事,就在宫里有事没事地走来走去,就看到后蜀的一个宫女在用一面铜镜,这面铜镜已经很旧很旧了,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面铜镜后面有着几个字:乾德四年制造!

难道这个宫女穿越了?当时就是大宋的乾德四年,怎么会有一面烂铜镜写着乾德四年制造呢?

赵匡胤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不会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就把几个宰相全部找过来,想探讨探讨一下这个灵异事件。

结果他的宰相们,一个都不会。

既然宰相解决不了问题,赵匡胤没有办法,只能把翰林学士找过来,毕竟翰林学士是大知识分子,学识渊博。

翰林学士窦仪(另说是陶谷)果然学富五车,轻轻松松就解决了这个穿越问题:在后蜀之前,蜀地还有着一个割据势力--前蜀。前蜀的第二个皇帝王衍就用过乾德这个年号,这面铜镜一定就是那个时候打造的。

这下好了,赵匡胤那叫一个郁闷啊!合着宰相们当时挑来选去,找来找去,结果你好家伙给我选了一个灭亡国君的年号,晦气!

从此之后,赵匡胤就感觉宰相要用真正有文化的读书人,当时大宋王朝的很多宰相都是属于有能力治理局面,需要整理百废待兴的局面,熟悉吏治的人,但是知识水平不是很高。

这就在宋太祖赵匡胤的心目中,种下了号召读书的种子。

任用知识分子当宰相不现实,那就反过来,让百官读书!

上面我们提到了这个故事,大家可能就有疑问了,既然宰相知识水平不是特别高,那为什么不让有学识的人当宰相呢?

原因很简单,当时是乱世!北宋刚刚建国,全国还等待着统一,全国局面百废待兴。大宋王朝需要的不是饱学之士当宰相,大宋王朝需要的是熟悉吏治,能够处理大量政务,有丰富经验的人当宰相。

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翰林学士陶谷,窦仪,赵匡胤甚至多次说要任用他们几个做宰相,但是最后他们其中也没有一个人成功当上宰相。

既然当时的情况下,任用知识分子当宰相不现实,那就可以反过来,号召百官读书,提高百官的知识能力。

其中有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人--赵普。不管你熟不熟悉历史,你都有可能听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

这里我们要澄清一点,"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其实是不恰当的,这句话也是赵普本人说出来的,是有着一个特殊语境的:当时有人吐槽赵普文化水平不高,赵普一气之下就说了一句气话:老子就没水平怎么样!老子就"半部论语治天下"

其实虽然赵普是出身小吏,属于典型的吏治派宰相,文化水平确实不高。但是赵普在中年开始,就开始疯狂读书,到了晚年,已经可以和很多儒生讨论学术问题。

为什么赵普官至宰相,还要在中年疯狂读书呢?正是因为赵匡胤号召百官读书,不断激励百官读书。宰相赵普只是一个缩影,赵普如此,更不必提其他人了。

文官读书,武将也要读

除了文臣要读书,赵匡胤同时还要求当时的武将也要读书。这就引来了后世的很多争议,认为这是北宋重文轻武的开端。我个人认为呢,这是不恰当的。

首先我们来看为什么赵匡胤要坚持让武将多读书呢?

因为五代十国的噩梦与阴影,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乱世,属于典型的"枪杆子里出皇帝"的时代,谁拳头硬谁就是皇帝。

赵匡胤号召武将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武将多看书,了解君臣之道,文武之道。换句话说,就是从思想上让武将少一些歪念头,老搞造反那一套,成为文武兼修的武将。

我们还可以举一个佐证,小小的证明一下:其实赵匡胤并不是眼中只有文,没有武。

有一年殿试的时候,有两个人的考试成绩不相上下,并列第一。但是状元只有一个,那怎么办?赵匡胤的方法很直接,你们直接手搏吧,谁赢谁就是状元!什么是手搏?其实就是打一架!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点,赵匡胤不只是号召百官读书,希望武将能够多读一点书;同时也希望文臣也能有一些武斗之风。总的来说,其实就是希望百官不要文武失衡,稍微调和调和。

所以我们说,北宋重文轻武的问题其实并不能算在宋太祖赵匡胤的身上,至少不能算在宋太祖赵匡胤号召读书的这项举措上。

重文轻武的问题,其实更多的是体现在后世的几代皇帝上,尤其是宋太宗赵光义尤为明显,这些我们都会在这个系列后面的文章中提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关键词: 重文轻武 翰林学士 半部论语治天下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