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明朝皇帝奇葩多,清朝皇帝为何个个都那么一本正经!

时间:2022-04-25 09:33:5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明朝自1368年立国,到1644年覆灭,前后近三百年时间里,一共出了十六个皇帝。这么多皇帝中,出现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等很多英明之君,在他们统治下,明朝一步步富强壮大,出现了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有口皆碑的太平盛世。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明朝皇帝中有道明君固然不少,但昏君的比例也很高,有些皇帝的行为举止,完全可以用"奇葩"来形容。

比如明英宗朱祁镇,满朝文武他都看不上眼,却把贪婪奸诈的宦官王振当成宝,在准备不足、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听信王振盲目御驾亲征,结果全军覆没,自己也当了俘虏。若不是于谦力挽狂澜,大明朝险些就此夭折。更为荒谬的是,明英宗朱祁镇重新登基后,不由分说杀掉了大忠臣于谦,堪称标准的昏君。

明武宗正德皇帝,一方面宠信宦官,导致明朝出现了大宦官刘瑾这样富可敌国的超级蛀虫。另一方面,他放着皇帝不想干,却一门心思想当武将,自降身价封自己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镇国公",行为举止之荒唐简直不可理喻。

1519年,大臣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活捉罪魁祸首朱宸濠。明武宗却大手一挥:立即放掉宁王!理由很简单,他要亲自上阵活捉宁王朱宸濠,过一把武将瘾。为人行事风格之怪异,令人瞠目结舌,完全是在把国家大事当儿戏。

万历皇帝朱翊钧,更是把率性而为的奇葩精神发挥到极致。他身为大明帝国的当家人,却30多年不上朝不办公,整天躲在皇宫醉生梦死。万历中后期的几任内阁大臣,很多人从就任到退职,居然没见过万历皇帝长什么样。

明熹宗朱由校,不爱江山爱木工,在大明王朝危急存亡之际,把朝政大权交给权阉魏忠贤,自己却埋头苦练木匠手艺,最终练就一身炉火纯青的木匠技艺,明朝却在他统治下几乎面临崩溃。

明朝皇帝的疑心病之重,也可以用"奇葩"来形容。朱元璋信不过文武大臣,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来监视文武百官。明成祖朱棣对锦衣卫也信不过,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来监视锦衣卫。明宪宗仍不放心,再度设立西厂来监视东厂和锦衣卫。导致明朝一度出现三个特务机构重叠设立的奇观。

相比之下,清朝皇帝在这方面比明朝皇帝要好很多。清朝皇帝虽然个人能力有大有小,但若单论个人私德,比之明朝皇帝,整体要强的不是一点半点。清朝十二帝中,几乎没有一个有什么不良嗜好,贪酒、好色、宠信宦官、宠信后妃等皇帝常见的毛病,几乎与清朝皇帝绝缘。

明朝皇帝常见的恶习,如几十年不上朝、不务正业耽于逸乐、设立特务机构监视陷害臣民等等,在清朝皇帝中都难觅踪迹。都是皇帝,清朝皇帝为什么个个都那么一本正经?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要归功于清太祖努尔哈赤留下的一项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又称"八王议政"。清朝建立之初,努尔哈赤为了最大限度调动王侯将相与贵族阶层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首创"国中一切机务,由八旗旗主贝勒共议"之制。

这项制度经历代皇帝不断完善,最终固定下来,相沿成习百余年。清朝像皇位更替、对外战争等事关国家兴亡的大事,都要经由八旗旗主和议政王大臣合议通过。

这种局面,一方面可以收到集思广益、统一思想的益处,另一方面,还起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妙处:八旗旗主和议政王大臣地位尊崇,大权在握,在清朝皇权体系中举足轻重,既可以屏障拱卫皇权,无形之中也对皇权起到了一定的制衡、约束和监督作用。

换而言之,清朝皇帝享有的的皇权,其核心和本质比之明朝皇帝不可同日而语。明朝皇帝一旦坐上宝座,天是老大他是老二,尽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所以才出了那么多奇葩人物。但清朝皇帝即使坐上宝座,一旁还有德高望重的八旗旗主、议政王大臣虎视眈眈,他们辈分高且有实权,随时可对皇帝的不当言行、不守祖制的举止进行制约干涉。

一旦旗主和议政王大臣形成合力,可以轻而易举废立皇帝。清朝皇帝可以把大臣的劝谏当耳旁风,但绝不敢轻视旗主和议政王大臣的话。在这种局面下,清朝皇帝做出像明朝皇帝那样出格行为的可能性已经被降到最低。乾隆末期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虽渐渐名存实亡,但旗主们作为清朝皇权统治体系中坚骨干的局面并未动摇,因此清朝皇权也始终被制约在正轨内未出现大的偏离。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关键词: 议政王大臣 八旗旗主 议政王大臣会议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